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貝多芬月光奏鳴曲)
您好,今天小編胡舒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貝多芬簡介及月光奏鳴曲貝多芬(1770-1827)德國著名作曲家,其父為德國宮廷歌手,他從小隨父親接受了嚴格的音樂訓練,學會了彈琴與作曲。
2、自1792年起,他一直定居維也納,以教學、演出和創作樂曲為生。
3、后來因為創作上的成就而成為德國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之一。
4、他的作品,在歐洲音樂史上起到了繼往開來的作用,對近代西洋音樂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5、自28歲起,貝多芬聽力逐漸減退,至50歲時雙耳完全失聰,但他卻一直隱忍著這種致命的打擊,堅持指揮、作曲,與命運進行了不屈的抗爭。
6、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交響樂九部,其中第三、第五、第六部又稱作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和田園交響曲,再加上第九部合唱交響曲,都是享有盛名的交響樂作品。
7、除此而外,他還有《悲愴》等32部奏鳴曲,5部鋼琴協奏曲,一部小提琴協奏曲,6部弦樂四重奏曲及《莊嚴的彌撒曲》等眾多作品。
8、 這首著名的“月光奏鳴曲”是貝多芬三十一歲時的作品,本名是升C小調鋼琴奏鳴曲。
9、這段時期的貝多芬已漸漸脫離了海頓與莫扎特風格的古典樂派的影響。
10、因為不堪耳疾的痛苦,在第二年寫下了“海里金斯達塔遺書”。
11、在這首樂曲中,我們可以見到這位音樂大師內心上的激動難安與憂郁、沉重等種種不同的情感。
12、 本曲的別號“月光曲”,并不是貝多芬所親題的,而是由一位德國批評家兼詩人雷爾斯達布在文字方面的渲染,由出版商在樂譜標題上附加了“月光”(Moon light)而成為婦孺皆知的的曲名。
13、這首奏鳴曲確實是由貝多芬題贈給芳名泰麗莎的伯爵千金,這位年青貌美的姑娘是他的鋼琴學生,彼此情意相投,泰麗莎也真誠地愛著這位老師,并且答應下嫁他。
14、后來因為受到父親的極力反對,婚事終于失敗。
15、貝多芬受到這種深痛的打擊之后,將他的情感灌注到這首熱烈奔放的鋼琴樂曲上來表達。
16、 本來“鋼琴奏鳴曲”是一種包括三、四樂章的大器樂曲,通常第一樂章是用快速的奏鳴曲式作成;第二樂章則是慢板的浪漫曲,面終曲樂章則是用急速的輪旋曲式作成。
17、可是這首月光奏鳴曲的快、慢樂章的順序,并沒有依照這種慣例,而是由慢板起,經過稍快板,在急板的終曲樂中做為結束。
18、 第一樂章:是緩和的慢板,2/2拍,升C小調,自由的歌謠曲式,主調明顯,那種“不絕如縷的三連音”自始至終貫穿整個樂章。
19、這種寧靜和緩地流瀉的情景,使當時名詩人雷爾斯達布聯想起風光明媚的湖上,水波蕩漾的月光……由于這種文字上的描述渲染的影響,本樂章也成為這首奏鳴曲“月光曲”的稱呼代表。
20、確實是一段夜曲夢幻般的優美音樂,相當感人。
21、 第二樂章:是稍快板,降D大調,3/4拍。
22、在嚴肅的第一樂章之間,貝多芬特地安插了這一段優雅可愛的詼諧曲。
23、這種前后形式優美對比,李斯特評為“開在兩個深淵間的花朵”,而萊內克則稱為“金色的橋梁”。
24、 第三樂章:是急板,升C小調,4/4拍的奏鳴曲式。
25、在這段終曲樂章中,那種燃熾般的激列情感里,充滿著優美的情緒……使人聯想到,貝多芬不屈不撓的精神和他那堅毅的意志。
26、這首鋼琴奏鳴曲一直到本樂章才采用了正規的奏鳴曲式,其結構也是相當珍奇杰出的。
27、跟激情而升騰的第一主題音型形成對比的第二主題使用了哀傷地歌唱般的旋律。
28、這兩個主題的呈示部,經過反覆之后,以第二主題作中心進入展開部,在復示部之后接到不協和的滑奏的結尾,全曲則在一段激蕩的感情變化后告終。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作者:baidianfeng365本文地址:http://www.inkvzc.cn/bdf/10242.html發布于 2023-10-30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白癜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