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中原傳奇官網 逐鹿中原官方網站
8月科學教育網小李來為大家講解下。逐鹿中原傳奇官網,逐鹿中原官方網站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標題《宋真宗有點難》
常讀書的人都知道,古龍先生寫過一本小說《九月鷹飛》。內容如下:
公元1004年9月,我們的“大漠之狐”,遼國蕭太后在51.5周歲時,決定要跟大宋來一場定鼎之戰。
從戰略目的來說,蕭太后此戰并非為了打草谷,她要做的是跟大宋逐鹿中原!
也不知是該高興,還是傷心。從本質上說,遼國蕭太后才是世界歷史上“閃電戰”的鼻祖。德國人靠邊站。
在不到三個月內,遼軍從北京出發,首先沿中國南北大動脈京廣線,快速突破到了河北真定府,然后掉頭直奔正東,一路殺向河北深州。
很多讀者朋友有地圖的,可以看看遼國騎兵部隊的進軍路線。
接著遼軍沿著衡水湖一路向南,劍指北宋首都開封。此時他們換了國道。已經跑106上去了。
如果把遼軍的戰馬,比作現代戰爭的機械化部隊,顯然遼軍已然站在世界軍事戰略科技最前沿。
契丹在匈奴語是“打鐵部落”,蕭太后唱著鳳凰傳奇的那首《最后的討伐》。
天一破曉放眼望向南,
草長得鮮又美。
雄鷹展翅劃過壯懷激烈,
你 又為誰喝醉?
古老歷史滾滾江河水 ,
流不盡的榮辱淚。
展臂一呼飛向千里遙遠。
走 去遠走高飛。
我要騎上那最烈的馬!
揮鞭奔向那宋人的天涯!
一路上有多少風和沙!
多少代價換得你回答!
我要騎上那最駿的馬,
揮鞭奔向那最后的海洋!
去討伐去征服宋人的心。
整個世界落入我手啦?
然后蕭太后揮兵20萬,南下了。
我查過世界史,在公元1000年前后,世界軍事歷史上,有且只有這么一個女性草原雄主,悍然發動了遼軍爭奪天下之戰。
什么狗屁完顏阿骨打。什么成吉思汗。跟蕭燕燕比起來,他們都只是一坨屎?
所以很尷尬,蕭太后到底算不算中國人?我一直都無法分辨。她太猛了。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一線負責狙擊遼軍的楊六郎大敗。
看起來沒人能夠羈絆住蕭太后的腳步。
蕭太后戰略目標明確,拿下宋朝首都東京汴梁城。她手下騎兵攻擊方向清晰。有明確的出擊路線。
他們到了距離北宋東京汴梁,100多里路的澶州城。
讓人覺得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宋朝皇帝宋真宗,態度卻極為猶豫。
后人多數說他是膽小怕事,怕死。
然而我在認真的讀書后發現,
36歲的宋真宗真的很難。
他難就難在,大宋朝,可能不是處在生死存亡時刻,可他們趙家的皇位,卻可能隨時玩完。
首先,如果宋真宗親自去澶州抗遼。
那么他面臨的第一個,是無子的情況。
我們需要了解,當時宋朝除了宋太宗以外,其他人在側立太子時,還是尊從“立長不立嫡”的傳統。
可是就在1003年5月31日, 宋真宗的次子趙佑死了,而他是宋真宗最初打算冊立的儲君。
說他是次子,其實人家是長子。因為長子一出生就死了。可即使是儲君,趙佑也才7.5周歲。其他兒子才三四歲。
顯然宋遼簽澶淵之盟前,宋真宗無后。
咋辦?
那么如果宋真宗無后,可不可以考慮“兄死弟繼位”。即“兄終弟及”
答案是可以。
然而經過讀史書后,我發現。
當時宋真宗大哥趙元佐是瘋子,沒戲。
二哥趙元祐死了十幾年了。
老四趙元分他老婆,堪稱完美的悍婦,兇悍到老四生病了,宋真宗親自去探視四弟,那么大的王爺,身邊連個伺候的人都沒有。顯然這樣的四弟,宋真宗不敢讓他做皇帝。
那么趙家有沒有能打仗的男人?
有,老五趙元杰,是位悍將。然并卵,他在1003年就去世了,去世時32歲。
老六,老七不堪重用。
按照序列,宋真宗似乎只有一個人選,就是老八趙元儼。人稱二十八太保。
但是宋真宗不喜歡這個貨,原因是這個弟弟,一生太順利了,壓根就沒吃過苦。
他不能當皇帝!
我們發現一個天大的尷尬放眼當時,宋真宗如果去澶州抗遼失敗,當時活著的只有大哥瘋子趙元佐,怕老婆的四弟趙元分,八弟趙元儼!
可惜這三個趙家后選人,都不適合做皇帝。
宋真宗有點難。
萬般無奈之下,他想到了求和。他沒想以后,他只想到了當下。
張作霖成為一方諸侯后,他并沒有迅速腐敗,反而開始勵精圖治,積極進行地方建設。
從1903年到1930年的28年中,中國其他地區對外貿易額僅增長3倍多,而東北則增加30倍;從1921年到1931年,東北地區自建了10條鐵路,營業里程共計1521.7千米,占全中國鐵路總長度的10%以上,這對于很多軍閥來說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1919年7月,張作霖以武力奪取了吉林、黑龍江的控制權,將整個東北三省納入其勢力范圍,奉系軍閥也從此成為和直、皖兩系鼎足而立的軍閥勢力。打下了東三省的根據地,張作霖的又將目光又投向了關內。
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張作霖選擇和直系聯手,最終,皖系大敗,其控制下的熱河、綏遠、察哈爾等地成了張作霖的戰利品。
1922年,張作霖的奉系勢力又和曹錕、吳佩孚主導的直系勢力因為地盤劃分產生了矛盾,直奉之間爆發大戰。由于張作霖的奉軍大多為綠林武裝改編而成,裝備雖然精良,但訓練、指揮和單兵素質均不如直系,被直軍打得大敗而逃,狼狽地退回關內。
為了和直系控制的中央政府對抗,張作霖一面宣布東北三省自治,自任保安總司令;一面對奉軍進行全面改編,強化軍事訓練,擴建了奉軍的軍校——東北講武堂,還花重金買進意#我們這群拍海人# 大利的飛機、法國的坦克和日本的重炮,建立了陸、海、空三軍,奉軍從一支綠林習氣頗重的烏合之眾變成了同時期國內裝備最好的正規部隊。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打響,這次張作霖聯合了廣州護法軍政府大元帥孫中山和下野的皖系首腦段祺瑞,結成了反直同盟,又秘密策劃了直系猛將馮玉祥臨陣倒戈,再加上幾十萬經過強化訓練的奉軍武裝正面強攻,終于大敗吳佩孚,奉系的勢力一度擴張到山東、江蘇、安徽等省份,成為北洋軍閥中最強大的力量。
正在張作霖一路過關斬將,對外擴充地盤時,奉系內部起了內訌。1925年11月24日,奉軍“五虎將”之一的郭松齡在灤州通電譴責張作霖窮兵黷武,宣布擁戴張學良為東北之主,誓師反奉。
由于郭部是奉軍中精銳的精銳,所以其起兵后勢如破竹,輕松占領山海關、錦州等地,主力直逼沈陽,當時張作霖準備逃往大連。12月23日,郭部和張學良率領的奉軍在巨流河展開決戰,結果糧彈兩缺的郭部先勝后敗。兩天后,郭松齡夫婦被俘后就義。
郭松齡這一折騰,奉系元氣大傷,打破了張作霖逐鹿中原的遠大計劃。
1926年,廣東革命政府正式舉兵北伐,孫傳芳、吳佩孚等新老軍閥連戰連敗,奉系成了北洋軍閥們最后的救命稻草。
1926年11月,張作霖被推舉為“安國軍總司令”,從此登上了北洋軍閥總盟主的座椅。隨后,為了鎮壓北方的革命運動,張作霖命令北京軍警殘害了李大釗等革命領袖,白色恐怖籠罩了整個華北。
然而此時的奉軍已經是外強中干,1928年,蔣介石再度出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后,國民黨的蔣、馮、閻、桂四大集團聯合進攻奉軍,奉軍很快就全線崩潰,張作霖眼見回天無力,決定全軍撤回關外。
日本都提供了大量的軍火物資,幫助張作霖打內戰,但是張作霖始終不肯就范做他們的傀儡,于是日本人惱羞成怒。
1928年6月4日凌晨5點,張作霖的專列行至奉天西郊的皇姑屯車站,穿過京奉路與南滿路交叉處的鐵路橋洞時,日本關東軍高級參謀河本大作啟動了爆炸裝置,張作霖所乘的鐵甲車被炸毀。張作霖身受重傷,被送回大帥府,數小時后身亡。
就這樣,從綠林起家,統治東北三省近二十年,巔峰時政令行于多半個中國的奉系軍閥頭目張作霖結束了他復雜而傳奇的一生,終年54歲。
3歲時父母離異,失去母親照撫;6歲被父親送去今川氏親(今川義元的父親)做質子;8歲父親被家臣所弒回到家鄉,沒爹沒媽沒了家,又再次被織田信長父親劫去繼續質子淪為政治工具。幼年時期皆動蕩不安,孤苦過了十三年人至生活。
三方原之戰后,面對武田勝賴挑釁不是畏縮在家,就是拔腿就逃,被人嘲笑成怯弱的傻子;人到中年被迫處死自己的正室筑山夫人和繼承人德川信康……。
命運一開始坎坷悲慘的德川家康,前半生戰戰兢兢,謹小慎微,隱忍蟄伏于各個權力之下的小人物,即無織田信長鳳鳴岐山、天下布武的桀驁霸氣,又無豐臣秀吉的聰慧謀略。卻在逆境中翻盤,數十年后逐鹿中原熬死群雄,六十歲登上江戶幕府之主統一了各部勢力,結束了長達150多年的日本戰國亂世,開創了日本長達近300年和平繁榮的江戶時代,被日本后人稱為“東照神君”。
有人說德川家康的成功是因為他如龜一樣能忍耐活得久,這雖是其中一個因素,但如果就單憑一個人長壽、有耐忍心就能以小博大,以弱勝強走上人生巔峰,穩當人生贏家,那未免太過于膚淺了。
當時日本人均壽命在40多歲,而德川家康活到了75歲,這個男人為健康學醫術,無論再忙也會去定期放鷹圍獵強身健體,這換做現世安穩的我們恐怕也懶得會定期去健身房吧,這是自律怕是一般人所辦不到的。
日本戰國時代,一個以下克上的年代。德川家康,從幼年便親眼目睹,自己祖父和父親被家臣所殺,在日后的政治生涯中,避免被家臣篡權奪位。自己做人?至歲十三年,卻也在一代梟雄如今川義元、織田信長、豐臣秀吉身邊學了不少他們的過人之處,若不深諳權謀,恐怕活不過幾集吧。
身高一米五幾的德川家康人雖矮矬丑,但其17歲跟隨今川義元上沙場就滅了佐久間盛政;19歲與戰國梟雄織田信長結盟(清州同盟可謂是德川家康一生的政治資本,若真是窩囊廢以壽命長獲得天下的傻子,也不會維持長達20多年);25歲協助織田信長上洛;27歲,跟隨織田信長討伐朝倉義景、淄川合戰,協助織田政權在近畿的地位;29歲,對戰武田信玄三方原慘敗后,又陸續收復城池……39歲,跟隨織田信長滅了武田,同年本能寺,信長死后,把孫女嫁給豐臣秀吉幼子,與豐臣秀吉結盟,坐擁五國;在后的關原之戰中德川家康利用家臣團的分裂,用武功派打文治派,為自己做嫁衣制造內訌;而后待時機成熟,又果斷滅了豐臣統一日本戰國各部勢力。
德川家康統一日本后,甚至引入了中國儒家學說和制度,劃分社會階層,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尊卑次序,通過大規模的領地、移封、轉封、一國一城、參覲交代等制度,強干弱枝,建立了穩定的統治。
人生猶如負重前行,不可急躁,韜光養晦學他人之長,以古今為鑒,成就自己的道,開啟了自己江戶盛世。
火坂雅志的《德川家康》更為客觀地描述了生于戰國亂世夾縫中,命運多舛,卻逆襲成最后贏家的德川家康精彩傳奇一生。
這當中有權謀、詭詐、殺機,也有忠貞、效命和崇高的統一全國和平的信念,不僅是學習本勵志及了解日本戰國史上重要的史實和戰役的好物,當中可謂也窮盡了很多人性與套路。以此為鑒,套路在與人交際往來,職場、商場、官場上那也是占盡優勢,知人性懂套路者得天下。
在眾多的國民黨將領中,張發奎絕對是個異類,
憑借自己的戰功一步一步爬上高位,不貪財好色,
愛護士兵,是國民黨將領中少有的真正的軍人。
建國之后1955年授銜的五位元帥六位大將都是出自他的部下。
今天就給大家說一說國民黨將領中的異類張發奎的傳奇人生。
故事開始之前,請有緣的朋友點贊3秒,關注支持一下,
用不一樣的視角講歷史故事,我是認真的,
您的舉手之勞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謝謝您了。
張發奎,字向華,1896年9月2日出生于廣東韶關,
1912年的時候,16歲的張發奎就加入了同盟會,
然后憑借優異成績考入武昌第三陸軍中學。
畢業后就參加粵軍,
在這里張發奎遇到了他一生的精神導師孫中山,
還曾經當過孫中山的侍衛。在之后的軍閥混戰中,
張發奎展現了卓越的指揮才能,
屢立戰功,很快升至師長。
尤其是在北伐戰爭中,擔任12師師長的張發奎奉命進占兩湖,
攻破吳佩孚的堡壘。一路征戰,在張發奎的指揮下,
勢如破竹,經過血戰,攻克了吳佩孚兩萬大軍死守的汀泗橋,
所向披靡,連下武昌、九江、南昌,名震東南。
戰后,張發奎升任第四軍軍長,該軍由于戰功赫赫,
贏得了鐵軍稱號。之后,張發奎率部參加第二次北伐,
一戰擊潰張學良率領的25萬奉軍,逐鹿中原,威震中外。
由于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后背叛革命,屠殺共產黨人,
升任第二方面軍總指揮的張發奎由于部下共產黨員眾多,
并不熱心反共,
反而接納了葉劍英等一批共產黨員到第二方面軍任職。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發動南昌起義,
起義部隊的主力是葉挺的十一軍,賀龍的暫二十軍,
這都是張發奎的部隊。一下子,張發奎失去兩萬大軍實力大損,
盡管這樣,張發奎還是聽取了葉劍英的意見沒去追擊起義部隊,
率部南下廣東去搶李濟深的地盤。
1927年11月17日,張發奎率部發動廣州政變,
驅逐了黃紹竑的桂系部隊。惱羞成怒的李濟深與粵軍聯合,
調集重兵分東西兩路攻打廣州。面對強敵,
張發奎率部傾巢出動,留下葉劍英教導團防守廣州。
12月11日,張太雷、葉挺、葉劍英領導廣州起義,
占領廣州。一下子斷了退路和補給的張發奎,軍心大亂,
兵敗后逃亡日本。就這樣過來一年,到了1929年,
蔣桂戰爭爆發,蔣介石邀請張發奎回國,
出任第一路軍司令兼第4師師長。
張發奎上任后,率部多次擊敗桂軍,
哪知道到了9月,張發奎得到消息,
蔣介石要率軍伏擊自己,解除第4師的武裝,
張發奎立即倒戈,聯合桂系反蔣。
多次反蔣,多次失敗,張發奎兵力大損,元氣大傷。
心灰意冷的張發奎只得出國考察,游歷歐美。
抗戰爆發前夕歸國,張發奎積極投身抗戰,
參與指揮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昆侖關戰役、
粵北戰役、桂柳會戰等戰役,浴血疆場,
身先士卒,屢立戰功,獲得青天白日勛章,
首批“抗戰勝利勛章”、美國“總統自由勛章”。
解放戰爭中,出任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無心內戰,
1949年7月,辭職到香港定居。
1980年3月10日,張發奎在香港病逝,終年85歲。
縱觀張發奎這一生,跌宕起伏,是個純粹的軍人,
始終認為軍人從政是錯誤的。
張發奎身懷民族大義,對國家赤膽忠心,
對友人袍澤肝膽相照,能固守軍人本分,
是國家之福。抗戰勝利后,國共關系劍拔弩張,
張發奎給自己身邊的一對地下黨夫妻征婚的時候,
笑著問了一個問題:你倆是不是共黨?
不等對方回答,又大笑說:是或者不是都沒關系,
就怕一個共一個國,將來一個鰥夫,一個寡婦。
哈哈大笑而去。由此可見,
張發奎對部下的小心思心知肚明,不撕破而已。
張發奎對友人袍澤肝膽相照,義薄云天。
葉挺在他手下當營長,有人說媒一女子,
那妹子說兵荒馬亂的,你最少是個團長才有安全感。
張發奎知道了,哈哈大笑,立刻提拔葉挺為獨立團團長。
葉挺這才順利成婚。
之后的葉挺、葉劍英參加南昌起義及廣州起義,
讓張發奎元氣大傷,幾乎成了光桿司令。
盡管這樣張發奎都沒有對手下共產黨員下死手,
而是客客氣氣的禮送出境,還發給路費。
后來皖南事變爆發,葉挺兵敗,
張發奎是全國戰區司令長官中唯一沒有發出反共通電的。
張發奎這一生就認準一個人孫中山,
做過孫中山的警衛營長,
孫中山去世,他又追隨汪精衛。汪精衛當漢奸,
張發奎立即通電割袍斷義,以后就只認國家了。
公元332年正月,后趙開國皇帝石勒,在宴會上喝高了,就問大臣:“你們看,朕能和史上哪個皇帝相提并論?”大臣們自然一通馬屁,夸他史上最牛,劉邦劉秀曹操都比不上他,石勒聽完哈哈大笑,說:“你們言過其實了,朕遇到漢高祖,應當向他北面稱臣。在那個時代,我最多可以和韓信、彭越同列比肩。遇上漢光武帝,我將會和他共同逐鹿中原,還不知道鹿會死在誰手里呢?”這就是成語里的“鹿死誰手”。
石勒又說:“要是遇上曹操或者司馬懿這樣的,那我就覺得大丈夫行事,始終應該光明磊落,如日月皎然;總不能像曹孟德、司馬仲達那樣靠欺負孤兒寡母,靠不正當的手段奪取天下。讓人不齒吧!”諸大臣聽了,齊齊頓首歡呼萬歲。
石勒這番話說得確實非常有氣勢,可歷史上籍籍無名的他,說自己能和劉秀扳手腕,還瞧不上曹操司馬懿,難道沒有自賣自夸之嫌嗎?
還真不是!一千多年來,許多史家都同意他這番自評。因為石勒不光在咱們中國歷史上,乃至在世界史上,他都是獨一無二的。最特別的地方,在于他曾是個貨真價實的奴隸,后來卻憑自己的能耐,一步步成為帝王。
連一代偉人也很欣賞石勒,曾評價說:“少數民族里,歷史上也有了不起的人物呢,石勒就算一個。”
公元291年到306年,西晉八王之亂,中原空虛,大批羯族人從塞外來到到山西一帶定居并繁衍生息,石勒就是其中一個羯族部落小村長的兒子。
命運多舛,當時西晉并州刺史司馬騰在擴軍,靠販賣胡人來搞軍餉,一天石勒被抓了,賣到山東,成了卑賤的奴隸。
可石勒有個本事,擅長相馬,日子久了,得到主人師歡賞識,給了他自由。也因為馬,結識了當地大馬販子汲桑。
轉眼30歲出頭,根本看不到有啥前途,石勒聽了汲桑的話,跟17個同伴鋌而走險落草為寇,號稱十八騎,四處偷馬來賣給汲桑。
305年,胸懷野心的汲桑帶著石勒一幫人投奔了公師藩的軍隊,開始闖蕩亂世。
306年公師藩敗死,次年汲桑自封大將軍,用石勒當前鋒,打下了鄴城,名聲大震。
后來汲桑戰死,石勒帶殘部轉投劉淵。劉淵來歷不俗,他是漢末匈奴首領于夫羅之孫,劉豹之子,算是三國志都提到過蠻夷名門。跟對了明主,石勒的事業從此走向騰飛。
出身野路子的石勒,卻是個天生將種,他不識字,但打仗帶兵很有一套,西晉中山太守的公子張賓都非常看好他,屈身給這個胡人當了謀士。石勒在戰場上,戰無不勝,連當時的西晉一代名將、聞雞起舞的祖逖都敗在石勒手里。
308年劉淵正式稱帝,他自認是繼承劉邦的漢統,稱為后漢,由此正式拉開了五胡亂華的大幕。而在一場場戰斗中脫穎而出的石勒,被劉淵封為平東大將軍。
310年,劉淵病死。后代互相攻殺,爭斗不休。
318年,石勒反叛建立政權。次年自稱趙王,定都河北邢臺。
329年,石勒攻滅劉淵后代劉曜建立的前趙,基本統一北方,次年自稱皇帝。
就這樣,從一個奴隸起步,僅僅二十多年,石勒靠著自己的能力,成為天下霸主。經歷的傳奇玄幻過穿越小說,其功績和能力,令史上絕大多數君王只有仰望的份兒。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石勒武功冠絕當世,創下功績非凡,但名氣還是小,遠不及劉秀曹操曹丕司馬懿。這又是為什么呢?
石勒是有本事有作為不假,但惡行也非常多。他出身羯族,打下的后趙是羯族江山,而在整個五胡亂華時代中,對漢族最為殘忍的,也正是石勒治下的這個羯族。
不知是不是因為年輕時被漢人賣做奴隸,石勒一面非常仰慕漢文化,一面卻極端輕視仇視漢人,把他們視為兩腳羊,關押屠戮尋常便飯,甚至宰殺烹食當成會行走的軍糧。
他們吃人竟吃出了經驗,據晉書記載,羯族人把上了年紀的漢人男子稱為饒把火,就是肉太老,不好煮熟,必須多添柴火。年輕的女子叫作不羨羊,意思是肉與羊肉一樣美味;把小孩叫作和骨爛,小孩的肉下鍋煮熟,骨頭和肉都熟透了。種種凄慘情狀,簡直殘忍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
石勒建立后趙沒多久,就得急病死了,傳位兒子石弘。然后石勒瞧不上的曹操司馬懿故事,就在他家一幕幕上演,石弘被石勒的侄子石虎控制,一步步奪取了江山。
石弘一點沒能繼承他爹的本事,只能跪在石虎腳下苦苦求饒。可石虎還是把石勒滿門男丁殺得一干二凈,后趙變成了石虎的,石勒妻女成了石虎玩物。
石虎雖然內斗兇狠,對百姓和漢族人殘虐比石勒有過之無不及,但綜合能力比石勒差太多了,沒幾年后趙就讓他玩殘了。
天道循環,惡人自有天收,石勒石虎,漢人被羯族殘害了數十年,可石虎一死,羯族人里冒出了個豪杰,他是石虎的養孫,名叫石閔。漢人名叫冉閔。
@竹史鐵驪 利用石虎兒子間的爭斗,冉閔奪得后趙政權,隨后頒布了大名鼎鼎的殺胡令。殺令一出,數以百萬的胡人被屠殺,而被殺的最多的就是羯族,這些食人成性的惡魔與后代,終于遭到了應得的報應。
所以石勒死后沒太久,不但后趙亡了國,羯族也逐步走向滅絕。現在這個民族僅剩下一小支,殘留在俄羅斯境內。
石勒名聲不顯,正常,應該。
本文逐鹿中原傳奇官網,逐鹿中原官方網站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者:baidianfeng365本文地址:http://www.inkvzc.cn/bdf/12941.html發布于 2023-11-14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白癜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