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戀理論主要是指嬰兒早期和誰建立的親密關系模式(不安全依戀是嬰兒天生形成的氣質類型)

摘要: 您好,今天小編胡舒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依戀理論主要是指嬰兒早期和誰建立的親密關系模式,不安全依戀是嬰兒天生形成的氣質類型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嬰兒...

您好,今天小編胡舒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依戀理論主要是指嬰兒早期和誰建立的親密關系模式,不安全依戀是嬰兒天生形成的氣質類型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嬰兒的依戀問題,涉及到很多因素。

2、因為嬰兒的氣質,困難的、容易的、慢慢活躍起來的三種(你是看到的這種分法吧?),是與生俱來的。

3、每個嬰兒帶著獨特的氣質降臨到人間。

4、但是最后形成什么樣的依戀,卻不是天生的,與后天的撫養環境以及母親的類型有很大的關聯。

5、比如就拿困難型的兒童來說。

6、可能困難型的兒童比較難以照料,生活沒有什么規律,比如:饑餓,要吃奶。

7、但是他的母親是一個很有規律性的人,對于嬰兒無規律的哭鬧十分反感,仍然固執己見地按照自己的規律給孩子喂奶,照料。

8、這與孩子的天生氣質不符,這樣孩子就會漸漸的產生不信任感,參照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來看。

9、而容易類型的嬰兒可能就比較有規律性,會在特定的時候饑餓,哭鬧,或者是需要照料,而有特點的會自己睡覺。

10、那個如果他碰他一個也很有規律性的母親或是其他照料者的話,會非常合適。

11、但是如果他碰到一個沒有規律性的母親,只是在母親想到的時候去喂喂奶,或者自己心情好的時候去抱抱孩子。

12、這樣即使是容易的孩子也會造成不安全的依戀。

13、說到這里,你應該能發現,所謂的困難型形成不安全依戀,易帶的孩子形成安全性依戀,只是比較有可能并不是一定。

14、關鍵還是要看環境已經母嬰關系。

15、而慢慢活躍起來的孩子,則會在一開始對照料者的照料無動于衷,需要慢慢地接觸,才會活躍起來。

16、但是如果他碰到一個沒耐性的母親或者其他照顧者,就會因為嬰兒的無動于衷對嬰兒失去興趣,覺得這個孩子很無趣,所以對他的照顧也變得非常程式化,所以嬰兒可能會成為回避型的依戀類型。

17、許多聾啞的孩子給人感覺有點遲鈍,很冷漠,很大原因就是因為小時候父母冷漠的照料引起的,因為這些孩子的天生的障礙,很難給與父母他們想要的回應。

18、許多在福利院里長大的孩子,因為不是一對一的照料,很多孩子只有一個照料者,這些孩子長大之后也可能產生人格問題。

19、心理學的問題就是這樣,書上只能寫一點點,更多的需要自己更多的學習,或者更多的實際經驗。

20、還是那句話,特定的氣質產生特定的依戀類型只是更有可能。

21、具體問題還是要具體分析的。

22、 不過我看了一下,貌似卡根的分類是抑制,非抑制什么的,不是這個容易的,困難的。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