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始將連橫每一段分別講了什么(蘇秦始將連橫)

摘要: 您好,今天小編胡舒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蘇秦始將連橫每一段分別講了什么,蘇秦始將連橫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原文】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

您好,今天小編胡舒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蘇秦始將連橫每一段分別講了什么,蘇秦始將連橫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原文】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崤、函之固。

2、田肥美,民殷富,戰(zhàn)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之,天下之雄國也。

3、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

4、” 秦王曰:“寡人聞之,買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

5、今先生儼然不遠(yuǎn)千里而庭教之,愿以異日。

6、”蘇秦曰:“臣固疑大王不能用也。

7、昔者神農(nóng)伐補遂,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堯伐歡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齊桓任戰(zhàn)而伯天下。

8、由此觀之,惡有不戰(zhàn)者乎?古者使車轂擊馳,言語相結(jié),天下為一;約中連橫,兵革不藏;文士并飭,諸侯亂惑,萬端俱起,不可勝理;科條既備,民多偽態(tài);書策稠注,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無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辯言偉服,戰(zhàn)攻不息;繁稱文辭,天下不治;舌弊耳聾,不見成功;行義約信,天下不親。

9、于是,乃廢文任武,厚養(yǎng)死士,綴甲厲兵,效勝于戰(zhàn)場。

10、夫徒處而致利,安坐而廣地,雖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賢君,常欲佐而致之,其勢不能,故以戰(zhàn)續(xù)之。

11、寬則兩軍相攻,迫則杖戟相,然后可建大功。

12、是故兵勝于外,義強于內(nèi);武立于上,民服于下。

13、今欲并天下,凌萬乘,詘敵國,制海內(nèi),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于教,亂于治,迷于言,惑于語,沉于辯,溺于辭。

14、以此論之,王國不能也。

15、”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

16、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

17、羸滕履蹺,負(fù)書擔(dān)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狀有歸色。

18、歸至家,妻不下?,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

19、蘇秦喟嘆曰:“妻不以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發(fā)書,陳篋數(shù)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

20、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21、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dāng)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于華屋之下,抵掌而談。

22、趙王大悅,封為武安君,受相印。

23、革車百乘,綿繡千純,白壁百雙,黃金萬溢,以隨其后,約從散橫,以抑強秦。

24、故蘇秦相于趙而關(guān)不通。

25、 當(dāng)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quán),皆欲決蘇秦之策。

26、不費斗糧,未煩一兵,未張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于兄弟。

27、夫賢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

28、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廟之內(nèi),不式于四境之外。

29、當(dāng)秦之隆,黃金萬溢為用,轉(zhuǎn)轂連騎,炫于道,山東之國,從風(fēng)而服,使趙大重。

30、且夫蘇秦特窮掘門桑戶樞之士耳,伏軾撙銜,橫歷天下,廷說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

31、 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shè)飲,郊迎三十里。

32、妻側(cè)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

33、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34、”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

35、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 【譯文】 合縱派的領(lǐng)軍人物蘇秦一開始卻對秦惠王倡導(dǎo)連橫戰(zhàn)略,他游說秦惠王說:“大王的國家,西面有巴、蜀、漢中等地的富饒物產(chǎn),北方有來自胡人地區(qū)的貴重獸皮與代地的良馬,南邊有巫山、黔中作為屏障,東方又有崤山、函谷關(guān)這樣堅固的要塞。

36、土地肥沃,民殷國富;戰(zhàn)車萬輛,壯士百萬;沃野千里,資源豐富,積蓄充足;地勢險要,能攻易守。

37、這正是天下公認(rèn)的‘天府之國’,秦國因而真正是雄霸天下的強國。

38、憑著大王您的賢能,秦國士卒與百姓的眾多,戰(zhàn)車、騎兵等武器的巨大作用,兵法和謀略的運用之妙,完全有把握吞并其他諸侯,一統(tǒng)天下,稱號皇帝,統(tǒng)治全中國。

39、希望大王能考慮一下這一前景,允許臣陳述自己的方略。

40、” 秦惠王說:“寡人常聽人說:羽毛不夠豐滿的鳥兒不可以高飛,法令不完備的國家不可以獎懲刑罰,道德不崇高的君主不可統(tǒng)治萬民,政策教化不順應(yīng)天意的君主不可以號令大臣,如今先生不遠(yuǎn)千里來到我秦國登庭指教,寡人內(nèi)心非常感激,不過關(guān)于軍國大計,最好還是等將來再說吧!” 蘇秦說:“我本來就懷疑大王能否聽取我的意見。

41、以前神農(nóng)攻打補遂,黃帝討伐涿鹿擒獲蚩尤,唐堯放逐歡兜,虞舜攻打三苗,夏禹王攻打共工,商湯王滅夏桀,周文王攻打崇侯,周武王滅商紂,齊桓公用戰(zhàn)爭雄霸天下,都說明了一個國家要想稱霸天下,哪有不經(jīng)過戰(zhàn)爭就達到目的的?古代使者都坐著兵車奔馳,各國互相締結(jié)口頭盟約,謀求天下統(tǒng)一;雖然講究合縱連橫,卻是戰(zhàn)爭不息;說客和謀士們進行巧辯和權(quán)詐之術(shù),致使諸侯慌亂疑惑,結(jié)果一切糾紛都從此發(fā)生,簡直復(fù)雜到無法處理的地步;章程和法律都完備的國家,人們又常常做出虛偽的行為;文書、籍策雜亂繁瑣,百姓生活貧困不足;君臣上下都愁眉不展,百姓無所依賴;法令規(guī)章越多,戰(zhàn)爭發(fā)生的也就越多;能言善變穿著儒士服裝的越多,戰(zhàn)爭就越發(fā)無法停止。

42、什么事如果不顧根本而專門講求文辭末節(jié),天下就越發(fā)無法太平。

43、因此說客的舌頭說焦了,聽的人耳朵都有聽聾了,卻不見什么成效;做事即使講義氣守信用,也沒辦法使天下和平安樂。

44、” “因此就廢除文治而使用武力,召集并且禮遇敢死之士,制作好各種甲胄,磨光各種刀槍,然后到戰(zhàn)場上去爭勝負(fù)。

45、大王要明白,沒有行動卻想使國家富強,安居不動卻要使國土擴大,即使是古代帝王、三王、五霸和明主賢君,想不用刀兵而獲得這些,也是無法實現(xiàn)雄心的。

46、所以只有用戰(zhàn)爭才能達成國家富強的目的。

47、距離遠(yuǎn)的就用軍隊互相攻伐,距離近的就短兵相殺,只有如此才能建立偉大功業(yè)。

48、所以軍隊如果能得勝于外國,那么國內(nèi)民眾的義氣就會高漲,君王的威權(quán)就會增強,人民會自然地服從統(tǒng)治。

49、現(xiàn)在假如想要并吞天下,奪取王位,征服敵國,轄制海內(nèi),治理百姓,號令諸侯,實在是非用武力不行。

50、可是如今繼嗣當(dāng)政的君主,卻都忽略了用兵的重要性,不懂得教化人民;不修明政治,常被一些詭辯之士的言論所迷惑,沉溺在游說之士的言語辯辭中,而誤信各種不適當(dāng)?shù)耐饨徽摺?/p>

51、依照這樣的情形,大王一定不能實現(xiàn)連橫。

52、” 蘇秦游說秦王的奏章,雖然一連上了10多次之多,但他的建議始終沒被秦王采納。

53、他的黑貂皮襖也破了,100兩金幣也用完了,最后甚至連房旅費都沒有了,不得已只好離開秦國回到洛陽。

54、他腿上打著裹腳,腳上穿著草鞋,背著一些破書,挑著自己的行囊,形容枯槁、神情惟悴,面孔又黃又黑,很顯失意。

55、他回到家里以后,正在織布的妻子不理他,嫂子也不肯給他做飯,甚至父母也不跟他說話,因此他深深嘆息:“妻子不把我當(dāng)丈夫,嫂子不把我當(dāng)小叔,父母不把我當(dāng)兒子,這都是我蘇秦的罪過。

56、” 當(dāng)晚,蘇秦就從幾十個書箱里面找出一部姜太公著的《陰符》來。

57、從此他就趴在桌子上發(fā)奮鉆研,選擇其中重要的加以熟讀,而且一邊讀一邊揣摩演練。

58、當(dāng)他讀書讀到疲倦而要打瞌睡時,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鮮血一直流到自己的腳上。

59、他自語道:“哪有游說人主而不能讓他們掏出金玉錦繡,得到卿相尊位的呢?”過了一年,他的研究和演練終于成功,他又自言自語說:“現(xiàn)在我真的可以去游說各國君王了。

60、” 于是蘇秦就步入趙國的燕烏集闕宮門,在華屋之下游說趙王。

61、他對趙王滔滔不絕地說出合縱的戰(zhàn)略和策略,趙王聽了大喜過望,立刻封他為武安君,并授以相印,兵車100輛、錦繡1000束,白璧100雙,金幣20萬兩,車隊尾隨他后,到各國去約定合縱,拆散連橫,以此壓制強秦。

62、 因此,當(dāng)蘇秦在趙國做宰相時,秦國不敢出兵函谷關(guān)。

63、在當(dāng)時,廣大天下、眾多百姓、威武的諸侯、掌權(quán)的謀臣,都要聽蘇秦一人來決定一切政策。

64、沒消費一斗軍糧,沒征用一個兵卒,沒派遣一員大將,沒有用壞一把弓,沒損失一支箭,就使天下諸侯和睦相處,甚至比親兄弟還要親近。

65、由此可見,只要有賢明人士當(dāng)權(quán)主政,天下就會順服穩(wěn)定;只要有這樣的一個人得到合適的使用,天下就會服從領(lǐng)導(dǎo)、歸順朝廷。

66、所以說:“應(yīng)該運用政治手段解決問題,而不必用武力征服來處理一切;要在朝廷上慎謀策劃、運籌帷幄,而不必到邊疆上去廝殺作戰(zhàn)。

67、” 當(dāng)蘇秦權(quán)勢顯赫、紅極一時的時候,金帛20萬兩供他使用,他所指揮的戰(zhàn)車和騎兵連接不斷,所到之處都顯得威風(fēng)八面,崤山以東的各諸侯國,莫不望風(fēng)聽從他的號令。

68、趙國的地位也越來越受到尊重。

69、其實蘇秦此人,當(dāng)初只不過是一個住在陋巷、掘墻做門、砍桑做窗、用彎曲的木頭作門框的那類窮人罷了。

70、但現(xiàn)在的他卻常常坐上豪華的四馬戰(zhàn)車,騎著高頭大馬游歷天下,在各諸侯國朝廷上游說君王,使各諸侯王的親信不敢開口,天下沒有誰敢與他對抗了。

71、 蘇秦要去游說楚威王,路過洛陽。

72、父母得知,就趕緊整理房間、清掃道路,雇用樂隊,準(zhǔn)備酒席,到距城30里遠(yuǎn)的地方去迎接;妻子對他敬畏得不敢正視、斜著眼睛來看他的威儀,側(cè)著耳朵聽他說話;而嫂子跪在地上不敢站起,像蛇一樣在地上爬,對蘇秦一再叩頭請罪。

73、蘇秦問:“嫂子你對待我為什么以前那樣的傲慢不遜,而現(xiàn)在又這樣的卑賤下作呢?”他嫂子答:“因為現(xiàn)在你地位尊顯、錢財富裕的緣故。

74、”蘇秦長嘆一聲說道:“唉!一個人如果窮困落魄,連父母都不把他當(dāng)兒子,然而一旦富貴顯赫之后,親戚朋友都感到畏懼。

75、由此可見,一個人活在世界上,權(quán)勢和富貴怎么能忽視不顧呢!” 【評析】 “人生在世,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在天下大亂之際,世風(fēng)日下、人心詭詐、一切的取舍都以現(xiàn)實的功名利祿為標(biāo)準(zhǔn),所謂“笑貧不笑娼”正是社會的真實寫照,就連有骨肉親情的父母妻嫂,在你沒錢沒勢時那樣的絕情寡義,一旦你有錢有權(quán)了,一個個都曲意逢迎、媚態(tài)頓現(xiàn),而且還直言不諱、赤裸裸地說出之所以有這樣的變化,在于你有沒有權(quán)勢和金錢。

76、世道如此,安有不追名逐利之人。

77、 蘇秦和所有說客、謀士都是功利主義人生哲學(xué)的實踐者,與講究仁義禮智信、追求人生的道德完滿為宗旨的儒家相反,功利主義以現(xiàn)實的功名和利益為人生宗旨和人生價值的根本,為了獲得名利而講求積極進取、勤奮苦練,這種人生哲學(xué)也是實踐性極強的行動派實踐哲學(xué),與那些坐談道義的理論家們相反的是,它極重視在現(xiàn)實中積極行動和理論的實踐,或游說在宮廷廟堂之上,或奔走在大國小國之間;既有理論,也有將理論實施的各種行動。

78、 功利主義有時為了名利,甚至不擇手段,蘇秦游說連橫不成,就去游說合縱,在他的心目中,維護哪個國家的利益、站在哪個國家的立場倒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功名利祿一定要得到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fù)、野心一定要得到依托的載體。

79、合縱、連橫只不過是蘇秦的手段而已,他的目的還是名利二字。

80、當(dāng)然戰(zhàn)國時代天下大亂,哪個國家正義哪個國家非正義,誰能說確切呢?由于功利主義人生哲學(xué)的實踐性和目的證明手段的功利性,使它的方法論成為一種順應(yīng)時勢、知機應(yīng)時、知權(quán)善變、努力進取、自強不息的實踐方法論。

81、“頭懸梁,錐刺股”的典故和精神就來源于蘇秦,他堅強的意志和為了抱負(fù)拼搏玩命的精神確實值得一代一代人學(xué)習(xí),盡管功利主義者有些自私自利,但在正義目的下的個人奮斗精神,充分張揚了人的智慧、個性和氣度,顯示了人之為人的生命的力量和存在的價值,是我們社會應(yīng)該提倡的。

82、 蘇秦游說時很講究語言藝術(shù),華麗辭藻的堆砌、語言的堆砌本身就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蘇秦對秦惠王游說時先對秦國的整體狀況做了有利于自己觀點的描述,然后說明了一統(tǒng)天下的大體道路,其中對偶、排比運用得很有氣勢,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83、要知道說話時的文采,對話語的說服力構(gòu)成將近一半的功效。

84、所謂“言而無文,行之不遠(yuǎn)”,就說明了語言如果沒有文采作外衣,那么傳播力度和傳播面積都會大打折扣。

85、言多必失,但在強調(diào)一個事物和圍繞一個論點的語境中,“言多”是非常必要的,言多了才能說服他人。

86、接著蘇秦開始論述“霸道”勝于“王道”、武功勝于文治的優(yōu)越性、適時性。

87、其中字字珠璣、句句精華、文采飛揚、氣勢磅礴,極具感染力和說服力,可謂中國游說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

88、雖然秦惠王當(dāng)時沒有馬上采納蘇秦的主張,但實際上秦國后來的國際戰(zhàn)略方針和一統(tǒng)天下的霸圖,就是沿著蘇秦陳述的戰(zhàn)略和路線而來。

89、 蘇秦所不斷演練的“揣摩”之法,正是縱橫家們的必學(xué)經(jīng)典《鬼谷子》所推崇的“謀之大本也,而說之法也”。

90、揣,指通過揣測、估計、分析、推理等方式對對方作出符合實際的判斷。

91、揣包括揣情和量權(quán)兩方面。

92、揣情,是揣測對方的好惡、真?zhèn)?、趨變等心理狀態(tài),以捉摸對方的內(nèi)心實意。

93、量權(quán),是指分析對方的強弱、輕重、虛實、通塞等外部條件。

94、摩,悉意試探、誘動之意。

95、揣摩,合而言之,意為反復(fù)思考、推求、揣度。

96、分而言之,揣是以已之心度人之腹,測知其內(nèi)情;摩則為以己之言探人之心使其外露。

97、揣,是主觀判斷;摩,是語言試探。

98、縱橫家們所運用的手段也被稱為“揣摩之術(shù)”。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