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準曲線(做標準曲線的12個經典問題)
在制作標準曲線時,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經常有人問:一定要做五點嗎?線性相關系數r值必須達到多少個9?你每天還是每次都做音樂?曲線一定要經過原點嗎?……
本文梳理了標準音樂的相關問題,
讓我們來看看!
1.制作標準曲線的依據?
GB/T22554-2010中基于標準樣品的線性校準:
1)標準曲線的濃度范圍應覆蓋正常操作條件下的測量范圍;
2)標準樣品的成分盡可能與被測樣品的成分一致;
3)標準樣品的濃度值應等距分布在測量范圍內;
4)標準樣品的數量應至少有3個濃度;
5)每個標準點至少重復兩次,這個重復是指從稀釋開始;
如果國家標準有相應的濃度系列推薦,盡量按照國家標準。我們在工作中經常使用線性校準,因為線性方程是最簡單的。
2.什么是校準曲線?
校準曲線包括標準曲線和工作曲線。前者不經過預處理過程,直接用標準溶液系列進行測定,往往對樣品造成較大誤差。后者中使用的標準溶液與樣品經過了相同的消化、凈化和測量過程。
3.首先,你要做多少分才能給這首歌打分?
標準曲線需要幾個數據點,這些數據點與被檢測組分的濃度范圍、分析儀的響應特性、干擾因素、濃度和檢測信號的響應類型有關。
3點:對于一些低濃度,特別是微量分析,且濃度范圍不是很大,檢測器響應可靠,背景干擾很小的,可以選擇較少的工作點。一般3個集中點就夠了,有的甚至可以只用一個集中點,另一個點直接用坐標原點。
4~6分:如果平時測得的樣品濃度范圍較寬,檢測器的響應不完全是線性曲線(直線),可采用二次曲線或分段校正的方法,以減少數據偏差。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使用更多的數據點。如果不分段,4~6個數據點就夠了。
至少兩點:但如果是分段校正,每段至少需要兩個數據點。對于一些沒有固定濃度范圍的樣品,特別是一些檢測機構,如果分析儀的檢測響應可靠,環境因素影響不大,可以做一個校準曲線。如果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可以不制作校準曲線,而采用標準加入法或標準加入-一次稀釋法更簡單。
其實我們一般做五點(不包括零濃度);以一般檢出限的5~10倍為第一點,再增加1倍。最高濃度為最低濃度的10~20倍為宜(以理化分析實驗為例)。當然要根據儀器的靈敏度來調整。
4.標準歌的R值多少個9才算合格?
實驗室應根據檢測標準(方法)的要求,使用標準溶液或標準物質建立標準曲線。所用的標準溶液或標準物質應覆蓋測試樣品的濃度范圍。如果對檢測標準(方法)沒有具體要求,至少用5個標準樣品(除空白)建立線性標準曲線,在每一點重復測定1-3次。對于篩選方法,線性回歸方程的相關系數不應低于0.98,對于確證方法,相關系數不應低于0.99。
其實大于0.99是判斷是否線性相關的一個標準。在實際應用中,線性度大于0.999是理想的。線性范圍0.99-0.999的監測結果只有在接近最高濃度(中間濃度)一半的位置才是準確的。如果線性度大于0.999,則在整個線性范圍內都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如果檢測的線性不好,可以縮小標準的覆蓋范圍,將標準的濃度調整到待測樣品的濃度附近,這樣結果也很準確。比如樣品的濃度在20ppb左右,但標準曲線建立在0~50ppb范圍內,線性度卻很不理想。此時可將標準量程調整到15~25ppb,可做五個標準。
5.標準曲線的檢驗?
(1)線性測試:
即檢查校準曲線的精度。對于由4 ~ 6個濃度單位得到的測量信號值繪制的校準曲線,分光光度法一般要求其相關系數|r|≥0.9990,否則應找出原因并進行修正,重新繪制合格的校準曲線。
(2)攔截檢查:
即檢驗校準曲線的準確性,在通過線性檢驗的基礎上,進行線性回歸,得到回歸方程y=a+bx,然后用t檢驗截距A和0,當取95%置信水平,檢驗后無顯著差異時,可將A視為0,方程簡化為y=bx,移動項得到x=y/b。在線性范圍內,不用查閱校準曲線,直接用空校正樣品的實測信號值,計算樣品濃度。
當A和0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時,校準曲線的回歸方程的準確度不高。找出原因并糾正后,重新繪制校準曲線,通過線性測試。計算回歸方程,通過截距檢驗后,投入使用。
如果回歸方程不經過上述檢驗和處理就直接投入使用,肯定會給測量結果引入一個差值,相當于求解了a的系統誤差。
(3)坡度測試:
即檢驗分析方法的靈敏度,方法的靈敏度隨實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在相同的分析條件下,僅由操作中的隨機誤差引起的斜率變化不應超過一定的允許范圍,該范圍隨分析方法的精度而變化。比如一般情況下,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相對差值小于5%,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相對差值小于10%。
6.標準曲線有效期的規定?
(1)標準曲線屬于實驗室質量控制范圍。根據《實驗室資質認可和評價標準》中的結果控制要求,有證標準物質(參考物質)定期用于監測和/或低于標準的物質(參考物質)用于內部質量控制。
(2)《導則》中沒有規定“定期”,所以如果是“定期”,就要根據實驗室的實際情況來確定。
(3)既然指南中沒有說明,那么按照一般的分析教材,當實驗條件(包括試劑、人員、儀器等。)改變,最好重新做標準曲線。一般來說,儀器使用時間長,經過驗證,會處于穩定狀態,而人員的藥物變化往往會比較大。如果說每次換人操作都要改曲線,那工作量就太大了。
7.每次開機都要做標準曲線嗎?
從藥物測試的要求來看,因為:
1.流動相每天都會不一樣,導致出峰時間和峰面積有一定的差異。
2.探測器的光能也在不斷減弱,所以它的日對應值也不一樣,它的峰面積也不一樣。
基于以上原因,原則上每天都要對標準曲線進行校正。
不要每次都做標準曲線,但每次都必須輸入標準樣品;因為你的流動相不可能每次都和原來的一模一樣,儀器的狀態也在變化,不同批次之間的保留時間是不一致的,所以你必須用附帶的標準來定位和定量。
8.校準曲線可以長期使用嗎?
每批樣品應測量標準溶液,其濃度在校準曲線的中點。測量濃度和校準曲線標準點濃度之間的相對誤差不應超過規定范圍。如果超過規定的相對誤差,應重新繪制校準曲線。
也可以說,分析項目和方法不同,校準曲線斜率的穩定性也不同。如果校準曲線的斜率相對穩定,則在樣品分析過程中只能測量兩個標準點。當這兩個標準點與原曲線對應點的相對偏差小于5%時,可以使用原校準曲線。因此,在樣品分析之前,有必要根據斜率的穩定性來確定是否應同時制作校準曲線。
我們一般的做法是根據測試的頻率來做。如果項目要每天測試,測試量大,要求每周至少做一次曲線。如果一個月沒有幾單,那么一個月做一次曲線。當然,如果儀器出現故障,大修回來,經過驗證,曲線需要重做。
9.標準曲線一定要經過原點嗎?
標準曲線不一定要經過原點,只要線性好就行。因為你做空白的話,基本不會越過原點。穿過原點是強制性的,但實際曲線可能不會通過,這將導致錯誤。但起源是由于系統誤差。
是否穿越原點(0,0)的問題,可以從原點(0,0)所代表的意義來考慮:
即當被測組分的濃度為零時,信號響應值(即液相色譜的峰高或峰面積)是否也為零。一般來說,色譜分析屬于這種情況,所以可以將點(0,0)作為一個濃度水平納入標準曲線(甚至不需要配制零濃度的注射用標準溶液),這也是單點法的一個依據。但是,類似的情況,用光譜測定的話,就說不通了。濃度為零的標準溶液(背景)的響應信號(吸光度)往往不為零,所以此時標準曲線不一定過原點。
10.標準曲線的線性范圍?
線性范圍大家都很清楚,主要是從相關系數R來看,一般要求R大于等于三個九。在以前的實驗中,有時候濃度高的時候,線性不好。高濃度點不在標準曲線上,而是在標準曲線下方,離擬合的標準曲線較遠。在這種情況下,標準曲線的線性相關系數很差,有時只有9。最后,我想通了。如果我手動擬合,用一條光滑的曲線把所有點連接起來,你會發現,如果在線性范圍內,連接的就是一條直線;如果超出線性范圍,則連接為曲線。
1.相關系數的有效數字?
GB 5750.3-2006第8.2.7項有如下規定:校準曲線的相關系數只是省略,保留到小數點后出現9以外的數字,如0.99989→0.9998。如果所有小數位都是9點,最多保留4位小數位。
12、Y=bX與二次曲線的選擇?
我們通常用Y=a+bX作為標準曲線。曲線擬合后要做統計檢驗,完成線性檢驗和偽擬合檢驗,然后做A和0的差異檢驗。如果A和0沒有統計學差異,可以考慮用Y=bX作為擬合曲線,擬合后做同樣的線性檢驗和偽擬合檢驗。如果線性測試合格(P0.05),那么可以用Y=bX。
圓錐曲線的采用也是如此。如果你的擬合在Y=a+bX時不合格,你就要考慮用Y=a+bX+cX2,做同樣的不匹配測試,檢查擬合符合性。如果Y=a+bX和Y=a+bX+cX2都滿足擬合檢驗和誤擬合檢驗,則采用Y=a+bX的形式,以最少的統計參數符合統計簡單性原則。
標準曲線法有一定的優缺點,特別適合大量樣品的分析。然而,色譜條件(檢測器的響應性能、柱溫、流動相的流速和組成、樣品體積、柱效率等。)對每個樣本的分析很難做到完全相同,因此很容易造成較大的誤差。此外,在繪制標準工作曲線時,一般采用待測組分的標準樣品(或已知準確含量的樣品),而實際樣品的成分差異很大,所以肯定會給測量帶來一定的誤差。
知道了各分析項目的校準曲線斜率的穩定性和影響穩定性的主要因素,就可以決定原校準曲線是否可以用標點符號來檢查,省略了重新制作校準曲線。從校準曲線斜率的變化,可以判斷標準溶液的穩定性,并確定其校準周期。分析低濃度樣品時,應使用高純水和試劑,以降低空的白色值和樣品的分析誤差。
科學使用校準曲線對降低分析成本、提高檢測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baidianfeng365本文地址:http://www.inkvzc.cn/bdf/15666.html發布于 2023-11-28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白癜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