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筆筆畫輸入法 (三筆的筆畫)
一) 三筆筆畫輸入法的簡介
三筆筆畫輸入法,又稱三筆字型輸入法,是一種基于中國漢字結構的快速打字技術,也是一種軟件輸入方案。三筆筆畫輸入法是以漢字為輸入基礎,俗稱“拆字法”,讓使用者迅速通過輕松認知的幾筆分解出漢字,而從而用最少的動作完成漢字輸入。主要是將漢字拆分成總共三筆(四筆取決于拆分方法),讓使用者依舊有較強認知力與打字功能協作著拆分出漢字,并打出來。
(二) 三筆筆畫輸入法的開發發展
三筆筆畫輸入法的開發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曾由五月花信息系統(Mayah)、鄭州大學、武漢大學研究開發,形成了最初的三筆字型輸入法標準系統;而由仁元軟件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安裝狂魔TM輸入法,則是三筆字型輸入法系統的一款商業運用產品,其主要特點是以“三筆”拆字進行拆分,縮減操作,使得輸入拼音減少50%,輸入速度加快兩倍,而且具有拼音輸入、漢字拆字分解、自由編輯等功能,可快速識別拼音,按任意順序輸入漢字,并且設計了字根和動筆記憶技術,使效率更高,更實用。
(三) 三筆筆畫輸入法的使用方法
使用三筆筆畫輸入法時,只需要選擇你想輸入的漢字,然后根據你的記憶,用三筆筆畫或者四筆筆畫開始拆分,完成拆分后軟件會根據拆分候選依次匹配拆分結果,以解決多音字問題,拆分成功后,點擊軟件中右側的“確認”按鈕,即可正確按正確的漢字出現在輸入框中。此外,該輸入法還有多種輸入模式,如安裝狂魔輸入法的常規模式,支持多音字拆分并且支持筆形和二筆編碼;簡易拆字輸入模式,支持多音字拆分、筆形和二筆編碼;體例拆字輸入模式,只支持多音字拆分,不支持筆形和二筆編碼。
(四) 三筆筆畫輸入法的優勢特點
三筆筆畫輸入法操作簡單容易,減少了輸入時間,還具有低耗能、環保和更小的復雜度特點。而且在傳統輸入法比如拼音輸入法中,根據某個通用的發音進行拼寫,現有的拼音庫也不能完全滿足,而三筆筆畫輸入法則以三筆來進行拆分,這樣輸入多音字就變得更加方便快捷,無論在實際應用還是文本編輯方面都顯得更加高效。
(五) 三筆筆畫輸入法的歷史
三筆筆畫輸入法的最初發展源自早在1980年代中期的五月花信息系統(Mayah)、鄭州大學、武漢大學研究開發的輸入法標準系統;
仁元軟件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發表了《象棋拆字
1. 三筆筆畫輸入法在中國古代已有諸多發明和運用,是古代中國傳統筆畫輸入法和傳統漢字書寫方法的繼承和發展,始于唐代,發展至明清時期,到近代逐漸發展完善。
2. 唐代是三筆筆畫輸入法發展的起點,先秦時期的漢朝文士項羽改進魏碑剛筆的“易經八卦符號系統”,發明了“圖空系統”,它是三筆筆畫輸入法的前身,用此法可以記錄幾千個漢字。
3. 宋代的雙方本三系統,是唐代的“圖空系統”的發展,逐漸完善,發展到形成更為完整的輸入法,宋文神辯認為,這一筆畫體系最終發展到三筆筆畫體系,稱為“雙方本三系”,宋朝被稱為傳統輸入法的完善時期。
4. 元代三筆筆畫輸入法的發展主要要歸功于學者張師破和李復。他們對雙方本三系統進行了調整和改進,張師破發明了“九圖”筆體,受宋朝和元朝文史家們的高度贊譽,也就是現在咱們所常說的“亂筆字”。
5. 明清時期不僅繼續發展和完善三筆筆畫輸入法,而且開始了三筆筆畫輸入法的實用應用,比如明朝文學家葉源發明了“序號筆系”,可以記錄漢字千余字;清朝筆學家席宜編制了“大中華三筆法”,它將學者張師破、李復的“九圖”筆畫完善,可記錄百余漢字。
6. 近代三筆筆畫輸入法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抗日戰爭時期文物用習發明了“大宋三筆法”,它把舊式“雙方本三系”和“九圖”筆畫進行了整合,實用性大大提升;1952年研制出“新中華三筆法”,它把三筆筆畫輸入法的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可以記錄上千個漢字。
作者:baidianfeng365本文地址:http://www.inkvzc.cn/bdf/16359.html發布于 2023-12-01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白癜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