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純文學(嚴肅文學和純文學的區(qū)別)
2018年4月,一個叫楊瀟的年輕人重走了一段不尋常的路——西南聯(lián)大300多名師生80年前從長沙到昆明的西遷之路。他采用將當下與歷史相對照的方式,試圖弄清楚:“在不確定的時代,什么才是好的生活?思想和行動是什么關系?人生的意義又到底為何?” 楊瀟抵達了那場旅途的終點——昆明。正是5月,藍花楹盛開的季節(jié),那也是80年前,徒步跨越三省穿過西南腹地的“湘黔滇旅行團”師生抵達昆明的時節(jié)。
2021年5月的封面書單,我們選了《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驛道上尋找西南聯(lián)大》。這個月底,我們集體經(jīng)歷過一場盛大的“國士”告別式。在長沙,在青翠稻田里,空濛的細雨中,感受滿城的溫柔心意。袁老遠行,傳奇流傳。讀一本《袁隆平傳》,讀一讀被文字封存下來的傳奇的青春和激情。
在本期書單上,你將會看到王安憶、阿來、孫頻的小說。在一個腳步如此匆忙、“內(nèi)卷”焦慮嚴重的時代,我們閱讀純文學的意義何在?因為一個人對文學作品的感受能力,和其在生活中理解他人的能力是一致的。當你能深入理解巴爾扎克,你也就更能理解法國。而兩個試圖深度交往的人,能不能夠讀懂川端康成筆下極為細膩的感情,將直接影響兩個人的溝通質(zhì)量。
名人出書的案例很多。為什么要選陳魯豫的《還是要相信》?當年輕人帶著存在的困惑請教她, 她分享了自己的體驗。名人也好,普通人也罷,同代人的心靈困惑在相通之處,發(fā)出的共鳴帶給人啟發(fā)。她說,“我堅持相信,堅持愛,堅持相信愛,這是我生活的勇氣和支點。生活艱難,我希望有一天曲終人散的時候我可以夠本地說:這一生,我堅持最久并引以為傲的,就是愛和生活?!?/p>
鮮花盛開的五月,既有初夏的愜意微風,也有令人猝不及防的告別。有對“國士”袁隆平的傾城相送,也有令親友肝腸寸斷的野地跑手在荒野中的消逝。
運動本身是純粹的,熱愛是美好的,尤其是身體與心靈的協(xié)調(diào)以及完成跑步帶來的成就感,幫助人體驗更深的幸福感。但是,如果跑步本身被跑步之外的事物過度影響乃至綁架,以至于釀成悲劇的發(fā)生,格外沉痛。人類應該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敬畏大自然,如何在拓展極限和尊重生命之間保持一個良性的平衡?這或許是非常值得反思的課題。
在這份書單上,我們特別選上了一本并不那么新的書:《進入空氣稀薄地帶》。因為它帶來一個冷靜的思考:敢于挑戰(zhàn)固然是人類的勇氣光芒,與此同時,在巨大誘惑的驅(qū)使下,依然能保持理性能知進退的行為,也并不渺小。
隨著五月進入尾聲,初夏正漸行漸遠。在每一個可能的時間里,保持對閱讀的激情,直到每天的晨星在心中出現(xiàn)。
(排名不分先后)
1《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驛道上尋找西南聯(lián)大》
楊瀟 上海文藝出版社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校遷到長沙,成立了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2月,長沙臨時大學又開始西遷聞一多、穆旦等師生300余人,歷時68天橫越三千余里,抵達昆明,匯入西南聯(lián)大大家庭。這段不輕松的旅程,也成為歷史的一段傳奇。2018年,湖南80后楊瀟,徒步為主,輔以鄉(xiāng)村中巴、綠皮火車和順風車,用40天時間重走了這條西遷之路。他發(fā)起了對當事人及后代的采訪,試圖還原一個一個青年人在時代洪流中如何作出選擇。歷史與現(xiàn)實交織、互文、碰撞,組成雙線敘事,構(gòu)成一場場跨時空對話。
2《袁隆平傳》
作者:baidianfeng365本文地址:http://www.inkvzc.cn/bdf/26590.html發(fā)布于 2024-01-11
文章轉(zhuǎn)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白癜風知識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