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河戰役(汶河47烈士真實事跡)
2007年馮小剛的戰爭電影《集結號》廣受好評,至今看來,其對戰爭場面的刻畫都十分精彩,雖然電影中存在不少武器穿幫,但扎實的劇情和震撼的爆破效果使它在華語戰爭片中依然占據重要地位。
影片以解放戰爭中的淮海戰役為背景,講述了連長谷子地率領九連47名戰士在汶河岸執行掩護大部隊撤退的任務,團長劉澤水下令,以集結號為令,聽見號響就撤退。慘烈的戰爭開始,九連的戰士死傷慘重,九連打退了敵人三次進攻,炸毀二輛坦克,殲敵無數,但除了連長谷子地,47人全部陣亡。由于部隊改了編號,谷子地找不到組織,而自己也被當做是俘虜,九連犧牲的烈士們也被認定為失蹤。谷子地為了證明自己和部隊的清白開始了艱難的尋找,為九連的兄弟們討個說法,也為了探明當年集結號的真相,并最終找到了當時的團部司號員作為證人,為九連的官兵討回了烈士的榮譽。
由于影片的故事情節為淮海戰役,很多人便以自身的所聞進行帶入,在眾人的認識中淮海戰役中解放軍基本掌握著戰役主動權,很少人真正了解這場戰役中其實也有著阻擊戰的戰例。一般人提到解放戰爭中出名的阻擊戰,都只會想到遼沈戰役期間的塔山阻擊戰和黑山阻擊戰。
《集結號》這部電影中的“汶河阻擊戰”并不是空穴來風,淮海戰役中也的確出現過一場慘烈的阻擊戰,這場戰役則是解放軍部隊歷史上著名的徐東阻擊戰。
電影《集結號》正是以該戰役作為藍本。其實,不僅僅是《集結號》,家喻戶曉的電視劇《亮劍》中也有以這場戰役為背景的劇情。《亮劍》中李云龍的二師死守趙莊,阻擊楚云飛的部隊增援碾莊也正是出自這場戰役。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場被遺忘的阻擊戰。
1948年淮海戰役打響,其戰役第一階段最主要的戰略任務是殲滅國民黨集中在碾莊的黃百韜第七兵團。11月,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成功包圍黃百韜兵團,蔣介石急忙調動徐州的部隊向碾莊馳援,其中國民黨李彌兵團和邱清泉兵團作為增援的主力部隊。
戰役的主要成敗在于碾莊,而碾莊的成敗在于解放軍能否阻止國民黨增援部隊的步伐,這場阻援作戰史稱徐東阻擊戰。
為此,解放軍集中華野第4和第8兩個縱隊在新沂一帶的京杭運河一線展開阻擊戰。隨著對碾莊的總攻擊開始,主攻部隊為了更加徹底的消滅黃百韜兵團,其更是把戰場擺到運河以西。因此,解放軍不得不把阻擊陣地遷移,甚至一度移動到離徐州很近的地帶進行阻擊阻援。而原計劃,第4、第8縱隊并不在新的位置,此時他們還在碾莊東面,來不及在碾莊以西構筑陣地。解放軍第一線陣地北起大黃山,南至鄧樓村,全長約20公里;第二線陣地北起不老河,南至黃河故道,全長約30公里。
新的阻擊戰場以平原為主,地形不利于我軍,而對半機械化的國民黨部隊則是十分有利。為了補漏,華野7縱8縱10縱迅速加入阻敵任務。
此時,國民黨邱清泉和李彌兩個兵團共計20余萬人正向碾莊轟轟烈烈的駛來,大戰一觸即發,其中國民黨軍還有裝甲車,重炮,空中支援,國民黨軍武裝到牙齒,富得流油。(圖李彌)
很多人,講到解放戰爭期間的阻擊戰,多會想到塔山阻擊戰。但其實塔山阻擊戰中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的實力是十分強大的,其中炮兵的數量是關內部隊很難相比的,關內的部隊在作戰中,其慘烈程度是很難想象的。
徐州通往碾莊的交通要道均在防線北段,為此,特別把最能打阻擊的十縱調來防御,而指揮徐東阻擊戰的為十縱司令員宋時輪。華野十縱前身為山東渤海軍區部隊,渤海軍區為1944年由冀魯邊軍區、清河軍區合并而來。十縱正式組建于1947年初,主要組成部分為渤海軍區第七師、第十一師,是華野主力縱隊之一,不僅如此十縱還是華野部隊中最擅長阻擊的部隊之一,參加過著名的孟良崮戰役。(圖華東野戰軍第10縱隊司令員宋時輪)
在研究完作戰態勢后,宋時輪提出要把主陣地設置在村莊外100米開外的地方,工事呈品字型擺開,各個火力點以交通壕相通,盡可能減少地形和火力上帶來的不足。反坦克的障礙物,地雷鋪滿在敵來犯之路,一線僅僅只留下少量部隊,減少傷亡,每個部隊指揮官要求保留三分之一的機動部隊隨時補充。
11月12日,解放軍阻擊部隊的陣地尚未完全修筑,國民黨第8軍就開始向位于銅邳公路上的寺山口發起攻擊。十縱第84團奮起反擊,打響了徐東阻擊戰第一槍。一天內,84團打退國民黨進攻達十余次,始終堅守陣地。
11月13日,國民黨軍展開了全線猛攻,隨即解放軍反擊。由于解放軍在戰前做好充分準備,國民黨部隊激戰三天竟無法前進一步。
盡管如此,戰斗打響時解放軍傷亡仍然很大,尤其是面對國民黨部隊坦克沖擊時,很多時候付出了幾倍的代價。當時,為了炸毀一輛坦克,專門組織所謂的反坦克小組執行任務,士兵必須背負炸藥包炸毀敵軍坦克,而炸一輛坦克往往要陣亡6名以上戰士,加之沒有防空能力,國民黨部隊的進攻造成的傷亡十分大。
14日,作為五大王牌主力,第5軍是國民黨軍隊中嫡系的嫡系。其中,第5軍把其主力之一的第45師投入最前線,直逼孫莊一線。孫莊戰斗打響,國民黨45師在其重火力的掩護下發起了沖鋒,敵我雙方拉鋸戰居然持續了十幾來回。
10縱82團打得十分慘烈,期間,炊事員都沖上了前沿,戰斗激烈時,就連團長和團政委也參加戰斗。直到下午2時,45師才攻占孫莊。
而國民黨70軍96師更是直接把105毫米炮架起來,對鄧家樓村的解放軍猛攻。炮擊完沖鋒,解放軍阻擊,雙方反復爭奪陣地。激戰到深夜,解放軍才因傷亡慘重撤出鄧家樓。《亮劍》中李云龍的二師面對楚云飛89師“敢死隊”的沖鋒,李云龍在傷亡慘重的情況下也沒讓底下的部隊換防,這其實就是徐東阻擊戰的真實寫照。
整個14日,國民黨援兵傷亡數千人,但仍在原地踏步。12~17 日,李彌兵團總共向前推進了5華里。而國民黨整體增援部隊,每日平均向前推進速度不到兩公里。不得不要求黃百韜向西運動,以求打通碾莊突破口。
國民黨部隊遲遲無法突破,杜聿明心急了。下令第74軍迂回攻擊華野側后,進而緩解正面壓力,逼迫解放軍后撤。粟裕隨后命令第2、12、魯中南縱隊加上中原野戰軍11縱,自徐州東南向北迂回。和國民黨打了一次對對胡。
華野指揮部最初設想,假如圍殲黃百韜兵團進行迅速,那就擴大戰果,圍完點打援。待黃百韜兵團大部解決后,放開正面,誘使援軍深入再殲滅。因此,戰斗中,阻援部隊既不能快速放棄陣地后撤給圍殲部隊帶來壓力,也不能阻擊過猛,讓國民黨增援部隊撤回徐州。
17日,碾莊戰斗形勢好轉,阻擊部隊撤到了大許家一線,國民黨軍一看,解放軍撤了,以為解放軍頂不住了,隨后快速開進。然而,解放軍并沒有全部撤完,在狼山、鼓山一帶仍部署部隊,為的是在后期戰斗斷掉國民黨援軍退路。此時,黃百韜部隊已經支撐不了多久了,一旦自己后路也被截了豈不是被包餃子?所以反過來進攻狼山、鼓山。
戰斗形勢瞬息萬變,很快,黃維第12兵團突然推進到蒙城地區,劉汝明兵團更是到了固鎮。隨后,總前指不得不改變作戰計劃,消滅完黃百韜后轉頭打黃維兵團,進而放棄徐州的援軍。因此,解放軍阻援部隊就不再退了,必須全力阻敵。
20日,國民黨空軍出動,向麻谷子投彈,重炮猛轟,實施集團沖擊,解放軍7縱隨后阻擊,國民黨部隊未能前進一步。
經過數日激戰,邱清泉、李彌兩兵團已經消耗得精疲力盡。直到碾莊黃百韜被殲滅了,離預定目標還有10公里。當時收到前線部隊情報的杜聿明不禁感嘆“這是什么部隊啊,難道他們不是血肉之軀?”
至此,歷時11天的徐東阻擊戰結束。華野后來統計徐東阻擊戰中居然多達八個縱隊參戰,期間阻擊了邱清泉、李彌兵團的部隊,為殲滅黃百韜兵團戰斗起到了重要作用。十縱付出了慘重代價但依舊屹立不動,徐東阻擊戰中十縱更是被國民黨部隊稱為“排炮不動,必是十縱”。
優秀的戰爭電影往往取自于真實得歷史故事,《集結號》、《亮劍》這類優秀的作品,主創們基本都在歷史取材上有著認真的篩選。相比于其他低俗的神劇,這種主創團隊的精神是十分難得的。
據說,馮小剛拍攝《集結號》的初衷,是他認為每個男人的心中都有強烈的英雄主義情結,但是這并非廉價的英雄主義,而是發自內心的感動。該片并非為了探討犧牲的價值和意義這種形而上的主題,在他的心目中,這就是一個在漫長的歲月中不被人理解的“英雄受了委屈的故事”
作者:baidianfeng365本文地址:http://www.inkvzc.cn/bdf/27118.html發布于 2024-01-14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白癜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