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狀結腸直腸炎癥狀(乙狀結腸炎的癥狀及治療)

摘要: 您好,今天小編胡舒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乙狀結腸直腸炎癥狀,乙狀結腸炎的癥狀及治療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潰瘍性結腸炎(消化內科)又稱慢性非特異性潰瘍...

您好,今天小編胡舒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乙狀結腸直腸炎癥狀,乙狀結腸炎的癥狀及治療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潰瘍性結腸炎(消化內科)又稱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

2、系原因不明的慢性結腸和直腸粘膜炎癥和潰瘍性病變。

3、本病與克隆氏病合稱為炎癥性腸病。

4、其原因可能與免疫、感染、遺傳和精神因素有關。

5、主要癥狀是腹瀉、粘液膿血便、腹痛。

6、病情輕重不一,常反復發作,病程漫長。

7、 本病好發于青、中年,我國發病率較歐、美低,且輕型病例多見,但近二十年來本病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

8、本病雖有藥物控制病情,但由于反復遷延,常常出現并發癥,甚至癌變。

9、因此應堅持治療,定期追蹤。

10、 癥狀表現: 1.起病緩慢,多呈慢性、遷延性,反復發作性,少數突發起病,呈持續進展或暴發性過程。

11、 2.消化系統表現:腹痛和腹瀉最為常見,腹痛位于左下腹,隱痛、絞痛,便后緩解。

12、腹瀉以粘液膿血便最常見,每日數次至10次不等,常伴里急后重。

13、尚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

14、 3.全身癥狀:貧血,消瘦,低蛋白血癥,水電解質紊亂,精神焦慮。

15、 4.腸外表現:常有關節炎,結節性紅斑,慢性活動性肝炎,口腔潰瘍等。

16、 5.左下腹壓痛,部分患者可觸及條索狀增厚或痙攣的腸管。

17、 6.如有并發癥則有相應表現。

18、 診斷依據: 1.腹痛、腹瀉,排粘液血便,患者按特異性腸炎治療無效。

19、 2.全身表現及腸外表現。

20、 3.多次糞便常規檢查及培養未發現病原體。

21、 4.X線鋇灌腸顯示腸粘膜顆粒樣或結節樣,皺襞粗大、紊亂。

22、腸壁呈鋸齒狀,后期則示腸管變短、僵硬,結腸袋消失,多發性息肉及腸腔狹窄。

23、結腸鏡發現病變部位彌漫性充血、水腫、糜爛、潰瘍,表面常附有膿性分泌物及血液。

24、 治 療: 治療原則 1.對癥、支持治療。

25、 2.抗炎治療。

26、 3.免疫抑制劑治療。

27、 4.并發癥治療。

28、 5.必要時手術治療。

29、 用藥原則 1.輕癥以口服藥和其他對癥治療為主; 2.重癥除口服藥,加靜脈滴注給藥,加強營養,利于腸粘膜修復; 3.效果欠佳,中毒癥狀嚴重者加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選靜脈點滴3-5天,然后口服強的松,病情穩定后,逐漸減量; 4.直腸病變顯著者,可用藥物保留灌腸,選用慶大霉素,柳氮磺胺比啶,錫類散,地塞米松,消炎痛等; 5.若出現并發癥手術治療。

30、 預防常識: 潰瘍性結腸炎發病率近二十年來有上升趨勢,其癥狀又極易同特異性結腸炎如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傷寒,腸結核等混淆,因誤診而導致病情拖延,因此對本病應提高警惕,尤其對有家族遺傳病史者,對食物過敏者應及時進行腸鏡及活檢檢查。

31、患者應對治愈有信心,平時注意心身愉快,消除緊張,少進食刺激性,過敏性食物,加強鍛煉,提高免疫功能。

32、急性期治療過后還應堅持長期維持用藥。

33、對青少年時期起病,病變范圍涉及全結腸有息肉病變者,病程超過15年者,應定期復查,追蹤,以防結腸癌發生。

34、 參考資料:甘普華健康管理中心診療常規。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