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育銘(董育銘怎么樣)
大家好,小宜來為大家講解下。董育銘(董育銘怎么樣)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基本情況:董育銘,男,1935年12月27日生,祖籍江西,戶籍上海寶山,工程師,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節能減排專家,民族衛士。
2. 教育背景:1953年考取上海交通大學經濟系,1956年畢業;1958年畢業于中央黨校委派赴日本深造,獲日本東京大學聯合學位研究生,獲日本政府文部省獎學金。
3. 職業生涯:1956年-1959年加入中國四軍礦冶部,負責金屬材料開發的科研工作;1959年-1960年在日中貿易有限公司任職;1960年-1962年分配到中國工程院施工中心任教授兼研究員,從事建筑材料研究工作;1962年-1966年,擔任中情五室研究員;1966年-1972年,任中國工程院裝備可靠度院士特聘研究員,參與以四軍礦冶部為中心,全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防裝備可靠度研究;
1972年-1978年擔任中國工程院動力研究院副主任;1978年-1989年就任中國工程院燃料研究院院長;1989年-1995年任中國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1995年-2001年就任中國科學院燃料微粒物污染研究所所長;2001年至今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
4. 主要研究方向:董育銘一生從事科研和技術開發等方面的工作,研究領域寬泛,主要從事可再生能源及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究,注重應用型的科研,包括燃料開發、燃燒技術、新能源利用、環境污染控制與治理等,特別是從事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節能減排研究,在低溫氫氣內燃機開發、重離子高效熱電內燃機、天然氣發電及質能轉換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為推動我國能源轉型及實現節能減排做出重要貢獻。
5. 社會影響:董育銘曾先后主持和參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863計劃、973計劃、國防科技經費等多項課題的科研工作,擔任國家核高峰論壇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項目的科研骨干,多次率團出訪日本、美國等國家,為促進我國及國際科技交流和溝通,做出了巨大貢獻。
一、個人簡介
董育銘,泰國著名藝術家、教育家,1921年出生于印度支那(今緬甸)、泰籍。
二、主要創作及研究方向
董育銘創作豐富多彩,以唐卡畫著稱,他融入自己獨到的藝術氣質,創作出新型拉卡、新型拉卡獨辟蹊徑的泰式畫語。除此之外,他也擅于油畫,以水彩畫為主,創作拉米以及傳統的泰式和現代的水彩畫作品,得到贊譽。他多用直筆、倒刺、填充法、繪畫和繪景等風格,將抽象的和具象的結合,營造出豐富的意象。
此外,他還有視覺傳達能力,將審美感及藝術理念傳達到每一件事物中,以及尊重工作者、藝術家、視覺傳播藝術學習者的努力,并在其他專業領域開展前沿研究。
三、職業生涯
董育銘在1959年移民到泰國,并在1962年擔任泰國藝術學院經濟藝術系教授。他是第一批在泰國推廣藝術教育的教育家,對泰國的藝術、技能和文化地位作出了重大貢獻。
董育銘還擔任多個藝術學會的理事,為保護技藝貢獻努力;曾經當選為東南亞美術展的評審人;擔任曼谷學院美術系藝術史教授;多次當選為泰國美術學會理事;為東南亞美術協會評審人;和泰國文化部藝術委員會主席。
四、重要成就
董育銘因其卓越的創作成就被譽為“泰國畫家之王”,是JIFAN(泰國藝術研究院)首任院士。董育銘的藝術作品曾在世界各地的藝術展覽上獲獎,如1974年香港油畫展金獎和1976年美國維吉尼亞州索培國際油畫展金獎;他也是索培國際畫展評審團的一名成員,尤其是因他對印度支那藝術的重要貢獻而受到尊重。
五、影響力
董育銘主持了第一批提高泰國藝術教育水平和視覺傳播藝術學習水平的工作,引領藝術界走向發展;組建“太平國際美術聯誼會”,發起“印度支那文化和藝術改善委員會”,用藝術和文化促進國家、民族的素質提高。
此外,董育銘還積極參與各種藝術、文化活動,關心并幫助藝術家們的藝術創作,用他的藝術精神和慷慨的愛心照亮群眾的內心深處,實現藝術和人文的內在聯結,讓不同文化交融,立足于擺脫國家文化衰敗和落后陷阱的步伐。
六、歷史意義
董育銘一生主持、組織、學習和實踐,在發展藝術、文化、教育方面都發揮了改革和創新的作用,并且為泰國藝術、文化和教育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夯實了泰國藝術影響力崛起的道路,是藝術史上偉大的改革者和舞臺策劃者。
本文董育銘(董育銘怎么樣)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者:baidianfeng365本文地址:http://www.inkvzc.cn/bdf/31589.html發布于 2024-02-18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白癜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