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膜通透性(胞凝集反應和細胞膜通透性的觀察)

摘要: 【基本原理】細胞膜表面的有分支狀糖外被,細胞間的聯系、細胞的生長和分化、免疫反應、腫瘤的發生等都和細胞表面的分支狀糖分子有關。凝集素(lectin)是一類含糖并能與糖分子專一結合的...

【基本原理】

細胞膜表面的有分支狀糖外被,細胞間的聯系、細胞的生長和分化、免疫反應、腫瘤的發生等都和細胞表面的分支狀糖分子有關。凝集素(lectin)是一類含糖并能與糖分子專一結合的蛋白質,它具有凝集細胞和刺激細胞分裂的作用。凝集素使細胞凝集是由于它與細胞表面的糖分子連接,在細胞表面間形成“橋”的結果,加入與凝集素互補的糖可以抑制細胞的凝集。

細胞膜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結構??蛇x擇性地讓某些物質進出細胞,各種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劑,水分子可以按照物質濃度梯度從滲透壓低的一側通過細胞膜向滲透壓高的一側擴散,以至于在高滲環境中,動物細胞會失水而收縮;在低滲環境中,動物細胞會吸水膨脹直至破裂。

本實驗將紅細胞分別放于各種等滲溶液中,由于紅細胞膜對不同溶質的通透性不同,使得不同溶質透入細胞的速度相差很大,有些溶質甚至不能透入細胞。當溶質分子進入細胞后可引起滲透壓升高,水分子隨即進入細胞,使細胞膨脹,當膨脹到一定程度時,紅細胞膜會發生破裂,血紅素溢出,此時,原來不透明的紅細胞懸液突然變成紅色透明的血紅蛋白溶液,這種現象稱為紅細胞溶血。由于各種溶質進入細胞的速度不同,所以不同的溶質誘導紅細胞溶血的時間不同,相反可通過測量溶血時間來估計細胞膜對各種物質通透性的大小。

【方法步驟】

1.制備土豆凝集素液和紅細胞懸浮液,制備無血清的雞紅細胞懸液,使凝集素液和紅細胞懸液混合,靜置后,在光鏡(低倍)下觀察凝集素使紅細胞凝集的現象。(以PBS 緩沖液加2%血細胞作對照實驗)[土豆凝集素的制備:稱取土豆去皮塊莖2g , 加10 mL PBS緩沖液,浸泡2h(浸出的粗提液中含有可溶性土豆凝集素) , 載玻片上滴一滴土豆凝集素,再滴一滴2%紅細胞液,充分混勻靜置20 min , 低倍顯微鏡下觀察血球凝集現象。]

2.觀察10%的雞紅細胞懸液,可見該懸液為一種不透明的紅色液體

3.觀察溶血現象 取一支試管,再加入4ml 蒸餾水,加入0.4ml 雞紅細胞懸液,混勻后注意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可見溶液由不透明的紅色變成透明的紅色液體(可將試管貼靠在書上,隔著試管看書中的字,如發現溶血則文字可被看清)。

4.觀察雞紅細胞對不同物質的通透性

(1)取一支試管,和0.17M 的Nacl 溶液4ml,加入0.4ml 雞紅細胞懸液,輕輕搖勻,用上述方法觀察是否出現溶血現象,如出現溶血,記下發生溶血所需要的時間(從加入4ml 溶液算起)

(2)按上述方法分別加入下列9種溶液是否導致紅細胞溶血并記錄實驗結果。

① 0.17M 氯化銨 ② 0.17M 硝酸鈉 ③ 0.17M 硫酸鈉 ④ 0.17M 醋酸胺

⑤ 0.17M 草酸銨 ⑥ 0.17M 葡萄糖 ⑦ 0.17M 甘油 ⑧ 0.17M 乙醇

⑨ 0.17M 丙酮

【實驗結果】

1、土豆凝集素能使雞紅細胞凝集,PBS 對照液中紅細胞分散均勻。對照組未凝血 , 實驗組凝血。

2、氯化鈉、硝酸鈉、硫酸鈉溶液不溶。醋酸銨>草酸銨>氯化銨>乙醇>甘油>丙酮>葡萄糖。膜通透性大小主要取決于分子大小和分子極性。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通過,非極性比極性易通過,帶電荷離子高度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