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海穴位位置圖(血海對應的穴位

摘要: 8月科學教育網小李來為大家講解下。血海穴位位置圖(血海對應的穴位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血海穴位位置圖序號 說明1. 血海穴位位置在人體的腰部前3寸,中間是...

8月科學教育網小李來為大家講解下。血海穴位位置圖(血海對應的穴位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血海穴位位置圖

序號 說明

1. 血海穴位位置在人體的腰部前3寸,中間是中穴,其余四個為兩側的半穴。這里可以看到有五個穴位,從左到右為“大椎穴”、“血海穴”、“神門穴”、“攢竹穴”和“朝陽穴”。

2. “大椎穴”位于腰椎大窩內,下方是小窩穴。此處是骨頭結構最深部,具有收血血液、疏血血液以及活血等功能。

3. “血海穴”位于腰椎大窩旁邊,有助于開竅。在中國傳統醫學中,它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氣機,起到調節血脈的作用,而且也可以增加全身循環的能力。

4. “神門穴”位于三角窩上方,又稱“內關穴”,主要功能是活血通絡、調節內分泌系統、抗衰老和面部年輕,也有幫助減輕頭痛的功能。

5. “攢竹穴”位于神門穴下方,是一個小的按摩點,它有助于促進血液流動,從而調節血液循環、開竅和活血通經,有助于身體機能和調節肌肉疲勞問題。

6. “朝陽穴”位于尾骨棘下,是一個小的按摩點。能夠有效淡化身體疲勞,該穴位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活血通絡,調節內分泌系統,有助于緩解腰膝酸痛、月經病、頭痛等癥狀。

一、《血海穴位位置圖》

《血海穴位位置圖》是中國傳統養生學的一部重要著作,匯集了傳統中國醫學對人體拇指、手掌、足背、耳垂等部位上出現反射性疼痛或其他診斷表現時可用來刺壓治療的穴位,這些穴位被稱為血海穴位。

二、血海穴位的名稱分類

1、拇指指腹穴位:大海穴、俠湧穴、麃象穴、巨骨穴、大磨穴、三陰交穴、嬰頭穴、曲池穴;

2、手掌穴位:太陽穴、陰陵泉穴、厥陰穴、石門穴、支正穴、大椎穴、三陽交穴、偏歷穴、人中穴;

3、足背穴位:支溝穴、歸脈穴、大補穴、陰陵泉穴、三陽交穴、曲池穴、少商穴;

4、耳垂部位穴位:酒池穴、尖迴穴、內關穴、前谷穴、商陽穴、太乙穴、陰陵泉穴。

三、血海穴位位置圖

血海穴位位置圖是一個對傳統中國醫學穴位位置有較系統、全面介紹的圖解,由拇指指腹、手掌、足背以及耳垂這四個部位的血海穴位構成。具體位置如下:

1、拇指指腹:拇指指腹上的血海穴位有大海穴、俠湧穴、麃象穴、巨骨穴、大磨穴、三陰交穴、嬰頭穴和曲池穴。

2、手掌:手掌上的血海穴位有太陽穴、陰陵泉穴、厥陰穴、石門穴、支正穴、大椎穴、三陽交穴、偏歷穴和人中穴。

3、足背:足背上的血海穴位有支溝穴、歸脈穴、大補穴、陰陵泉穴、三陽交穴、曲池穴和少商穴。

4、耳垂:耳垂上的血海穴位有酒池穴、尖迴穴、內關穴、前谷穴、商陽穴、太乙穴和陰陵泉穴。

四、血海穴位的作用

1、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刺激血海穴位能促進血液的循環,協助神經的傳導,推進新陳代謝,從而使器官達到最佳狀態;

2、健脾胃:用刺法刺激血海穴位可增強胃腸功能,健脾胃;

3、舒筋活血:血海穴位是人體肌肉組織中血液循環的重要通道,能促進血液在肌肉組織中循環,舒筋活血;

4、散寒排濕:醫學上認為,血海穴位有一定的熱量引導功能,能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散寒排濕。

總而言之,血海穴位位置圖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中國傳統養生學體系的組成部分,借助血海穴位的刺激,能夠有效治療一系列臟腑功能失調所引起的疾病,加強人體機能,改善身體質量,從而達到健康人體的希望。

本文由藥直供提供發布,如有錯誤,請發郵件至byxzwd#126.com指正,感謝!

本文血海穴位位置圖(血海對應的穴位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