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道年蒿(山道年蒿長什么樣)

摘要: 8月科學教育網小李來為大家講解下。山道年蒿(山道年蒿長什么樣)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為了研究蛔蟲,醫生、科學家挺身而出,有人吞下數百蛔蟲卵,有的則是吞下上千枚...

8月科學教育網小李來為大家講解下。山道年蒿(山道年蒿長什么樣)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為了研究蛔蟲,醫生、科學家挺身而出,有人吞下數百蛔蟲卵,有的則是吞下上千枚,差點將小命都搭進去,這才到蛔蟲的寄生方式,那人到底是怎么感染蛔蟲的呢?

對于現在的孩子,蛔蟲或許陌生很多,可90后對其一定印象深刻,有些人提到蛔蟲都有了畫面感。在90年代,我國蛔蟲的整體感染率是44.49%,城市小學生則達到了40%。

這種蟲進入腸道,會影響生長發育,引起上腹疼痛,導致營養不良等疾病,嚴重的還會出現貧血,腸道穿孔,危及人體健康。

要說治療蛔蟲病的功臣,就不得不提一下“寶塔糖”。

這種黃黃的、甜甜的“糖”也是不少人的回憶,它具有麻痹蛔蟲的作用,使蛔蟲不能附著在宿主腸壁,隨腸蠕動而排出。

最初的寶塔糖對治療蛔蟲的效果很好,但口感欠佳,尤其是孩子,都不愿意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研人員在其中加入糖,還做成多種顏色,這才有了我們記憶中甜甜的寶塔糖。

在70年代,寶塔糖的原材料“山道年蒿”恢復大面積種植,全國各大制藥廠開始爭先恐后的生產寶塔糖,這也導致市場供過于求,讓寶塔糖跌下神壇,成為最廉價的蛔蟲藥。

到80年代初,寶塔糖全國普及,但各大制藥廠沒有利潤,也就不再收購“山道年蒿”,1982年,我國取消了寶塔糖藥品資格,而后來看到的寶塔糖,其原料也不是“山道年蒿”,而是換成了其他藥物成分。

在沒有寶塔糖前,各國對蛔蟲的研究可謂是煞費苦心。

當時,還沒有顯微鏡,人們普遍認為蛔蟲因為食物腐敗才出現的寄生蟲,直到80年代,顯微鏡問世,科學家在顯微鏡的幫助下發現了蛔蟲卵,也就是說蛔蟲是卵生的。

可對于蛔蟲卵生這個說法,很多人都不認同,因為當時盛行“生命自發產生論”,也就是一個生命體從從非生命的物質中產生。

比如在13世紀時,不少人還普遍認為,落入河中的樹葉都會變成魚,而鳥則是從那些落在地面上的樹葉變來的,牛、羊等也可以由一些瓜果變來,這就是典型的“生命自發產生論”。

為了驗證蛔蟲是卵生,科學家開始“以身試蟲”。

最先嘗試吞下蛔蟲卵的是德國醫生莫斯勒,可奇怪的是,他吞下后并未有任何不適,他不信邪又找來兩個孩子進行實驗,結果依舊如此。

他得出結論:蛔蟲卵無法在人體內發育。

用孩子來進行實驗,這終究是不道德的,莫斯勒的實驗被迫中止。

這時,意大利的喬瓦尼·格拉西醫生站了出來,他吞下了100個蛔蟲卵,結果連一個月不到,他就出現腹痛的癥狀。

喬瓦尼·格拉西得出了另一個結論:蛔蟲卵可以在人體內正常發育。

要說最狠的還是日本的兒科醫生Shimesu Koino。

1922年,他竟然一次性吞下了2000多枚蛔蟲卵,與之前的兩人相比,他的實驗完全是質的飛躍。

沒多久,Shimesu Koino就被感染,他的癥狀十分嚴重,甚至是咳嗽時都能帶出蛔蟲,要不是有及時吃下了打蟲藥,他恐怕就要將小命獻給這場實驗。

當然,這次實驗的結果也超出預期,在Shimesu Koino的糞便中發現了667條未成熟的蛔蟲和大量的蛔蟲卵。

由此可見,并不是所有的蛔蟲卵都可以正常發育,或者說是受精卵,這也是為什么第一個吃下蟲卵的人沒有出現問題的原因。

人是如何感染蛔蟲的呢?

人體感染蛔蟲的方式一般包括誤吸以及吞咽、食用被污染的食物、衛生習慣差等等。

1.誤吸以及吞咽:若是呼吸以及吞咽被蛔蟲卵污染的農田以及土壤等地面土層的灰塵,可能會引發蛔蟲感染。

2.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果直接吃了被蟲卵污染的水果或蔬菜,或者是在吃水果蔬菜之前沒有清洗,或者是清洗不徹底,也有可能會增加蛔蟲感染的幾率,若是部分動物或蒼蠅等昆蟲接觸污染源,也有可能會傳播蛔蟲卵。

3.衛生習慣差:如果平時不注意飯前便后洗手,可能會導致手上存在一些蛔蟲,并且在直接進食后,也有可能會增加感染的幾率。

一般情況下,正常的受精卵會先進入人體小腸并在此孵化,幼蟲出來后,進入血液,通過肝臟的血管進入肺部,在肺部發育成成蟲,發育完成又進入咽部,最后到達消化道,最后寄生在腸道內。

現在隨著醫學的進步,蛔蟲已經不是什么大問題,大家平常多注意衛生,定期做做驅蟲,一般不會出現問題。

#頭條創作挑戰賽##人人能科普,處處有新知##科普#

本文山道年蒿(山道年蒿長什么樣)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