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養殖技術資料 母豬養殖技術要點)
8月科學教育網小李來為大家講解下。母豬養殖技術資料,母豬養殖技術要點)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母豬選種的原則
母豬選種的原則是既要考慮性能,又要考慮外形,具體原則如下:
(1)選母豬應以高產、優質、早熟、健康為主要因素,各項性能指標優秀。
(2)選母豬要符合品種門類的特點,外型優美,結構正確,體重適中。
(3)選母豬要綜合考慮品種品質、血統傳遞和基因遺傳的效應,統籌兼顧選母豬的各項指標。
(4)選母豬的質量評定應綜合評定各項指標,確保母豬后代優良品質的傳遞。
2.豬種交叉配種
豬種交叉配種是利用不同品種間的優勢,取得雜交優勢,使后代具有比親本更優良的品質和生產性能,具有高效、經濟和實用三大特點。
豬種交叉配種的技術要點:
(1)交叉配種時應選擇具有高產優質基因的豬種。
(2)豬種的交配時間要精確把握,不宜過早或過晚。
(3)豬種配種前應進行必要的營養和疫病防治。
(4)選擇的種豬要進行精密的健康檢查,防止疾病傳染。
3.母豬經濟性狀的遺傳規律
(1)產仔數:是豬最基本的生產性能,也是母豬遺傳繁殖力的重要表現形式。產仔數既受母豬自身的性能要求,也受環境、管理條件等因素的影響。
(2)母豬的產奶量:影響豬仔的生長發育,在豬育種中對于提高繁殖能力和生產性能均有很大的作用。
(3)母豬初配年齡和重量:早配、輕配優勢明顯。母豬初配年齡和重量均低于正常,有利于母豬體形小、產仔多,第一窩仔多、奶量高、生殖間隔短。
二、母豬的營養管理
1.母豬的飼養管理
(1)飼料應保持新鮮、衛生、多樣化,每天應按時按量供應飼料,營養成分合理搭配,不開少放、多清多換。
(2)應為母豬建立科學、合理的飼養場所,發揮舒適環境的優勢,給予適宜的空氣、水、溫度等以保持母豬的良好狀態。
(3)加強母豬的飲水管理,保證水質衛生和供應。
2.母豬的營養需求和飼養要點
母豬產繁能力和飼養水平的高低,是營養管理的關鍵,具體要點如下:
(1)面粉營養需求:
肥肉型母豬生長期、青少年期每日粗飼料需求量分別為4%、3%。成年母豬懷孕期、哺乳期每日粗飼料需求量分別為2.5%、4%。
(2)礦物質元素補充:補充生長、發育所需的礦物質元素,可提高青少年期肥肉型母豬的生長速度和成年母豬的繁殖性能。
(3)維生素B族的補充:在維生素B族含量適當的情況下,可增加肥肉型母豬的胴體重和肉質狀況,增加乳品類型母豬的產乳量。
3.母豬的飼養環境管理
母豬的飼養環境管理要點包括:
(1)特別注意保持飼養場的衛生條件,定期進行清理和消毒。
(2)采取科學的通風措施,保證飼料和母豬飲水的衛生和儲藏。
(3)保持馴養母豬在衛生、安靜、舒適的環境下,促進母豬對環境的適應性,并提高母豬的精神狀態。
三、母豬懷孕、分娩及哺乳管理
1.母豬懷孕期的管理
母豬懷孕期要進行合理的飼養和管理,具體要點如下:
(1)懷孕期間要注意增加粗飼料的供應,適當減輕靜養母豬運動量。
(2)母豬懷孕初期要規律飲食,增加營養,保證胎豬早期生長發育的需要。
(3)懷孕后期要限制靜養母豬的活動范圍,確保母豬的安全和舒適。
2.母豬分娩過程的管理
母豬分娩過程中,養殖場要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1)保持飼養場的干凈衛生,保證分娩環境安全,避免因環境污染造成分娩的困難和豬仔死亡。
(2)提前用大量熱水或濃鹽水清潔分娩產床、分娩工具、母豬生殖道,避免細菌感染。
(3)注意觀察母豬分娩的情況,及時協助產仔,避免豬仔擠死、窒息、受傷等現象的發生。
3.母豬哺乳期的管理
母豬哺乳期的管理要點包括:
(1)加強幼豬生長發育的營養保障,提高幼豬至達肥期的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
(2)保證母豬及幼豬的安全,較少幼豬互相打架和母豬踩踏的情況,避免母豬和幼豬對立產生的不良影響。
(3)對于初生幼豬,及時清除臍帶,并防止感染。
四、母豬的疾病預防與治療
1.母豬的疾病預防
母豬疾病的預防是保障豬群健康和增產的重要措施,具體要點如下:
(1)加強豬群的保健,及時補充鈣、磷、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素,增強抗病能力。
(2)進行疫苗接種和定期除蟲。
(3)定期檢查母豬的健康情況,對存在的健康問題進行及時處理和預防。
2.母豬疾病的治療
對母豬出現疾病的情況,應該進行正確、有效的治療,具體方法如下:
(1)根據母豬的病情和癥狀給予相應的藥物治療,并注射適當劑量的抗生素等藥物進行治療。
(2)加強豬群衛生設施,建立完善的疫點,及時隔離治療病豬。
(3)進行有效的消毒工作,消滅豬圈、飲水設施等傳染源,避免病癥傳播和擴散。
以上內容即是母豬養殖技術資料的詳細說明,這些技術資料對于提高母豬的繁殖性能和生產性能,保障豬群健康,增加豬農的經濟效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母豬品種的選擇
母豬品種主要有長白豬、大約豬、杜洛克豬、皮特蘭豬和荷蘭豬等。母豬品種的選擇應當考慮到生長速度、肉質品質、繁殖力以及抗病能力等,同時還需要結合當地的生產環境和市場需求。
2. 豬舍的建設
母豬在孕期、分娩期和哺乳期將需要專門的豬舍。豬舍的建設需要考慮到通風、采光、保暖以及排泄物處理等因素。為了保持豬舍的環境衛生,還需要定期清理豬舍和消毒。
3. 飼料的選擇
母豬的飼料需要考慮營養均衡、品質好、適口性好等多個因素,同時還需要結合季節變化和豬只的生長周期來確定飼喂方案。通常情況下,母豬飼料的主要成分是糧食和豆粕等。
4. 繁殖技術的掌握
母豬的繁殖技術主要包括交配、懷孕期的管理、分娩和哺乳等多個環節。為了提高母豬的繁殖能力和生產效益,養殖人員需要掌握一定的繁殖技術,并在實際操作中積累經驗。
5. 疫病防治的重視
母豬養殖中,疾病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疫病的預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種、環境衛生措施、飼料和飲水衛生等多個方面。如出現疫病,需要及時配合獸醫進行治療和預防。
6. 發情期管理
母豬進入發情期后會出現相應的生理反應,所以發情期充分管理也是母豬養殖的重要方面。合理的發情期管理不僅能夠提高母豬的配種率,還可以提高生產效益、降低養殖成本。
7. 分娩后的管理
母豬分娩后需要進行一系列的管理工作,包括產后護理、乳汁采集以及豬仔的斷奶等。母豬產后需要給予營養均衡的飲食,以及充分的休息時間,以提高生產效益和保障豬只的健康。
8. 豬舍環境衛生的保持
母豬養殖中環境衛生的保持非常重要。需要經常對豬舍進行清洗、消毒、通風等操作,以提高生產效益和降低疾病發生的可能性。
9. 豬舍溫度的控制
母豬對豬舍溫度較為敏感,豬舍溫度的過高或過低均會對母豬的生產效益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在季節轉換時需要及時調整豬舍的溫度,以保證母豬的生產效益。
10. 豬只精神狀態的管理
母豬的精神狀態也是影響其生產效益的重要因素。需要對母豬進行及時的觀察和管理,及早檢測出精神異常的母豬,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處理,以保證豬只的健康和生產效益。
總結:
本文母豬養殖技術資料,母豬養殖技術要點)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者:baidianfeng365本文地址:http://www.inkvzc.cn/bdf/40942.html發布于 2024-05-06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白癜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