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洋詩話 漁洋詩話全篇
8月科學教育網小李來為大家講解下。漁洋詩話,漁洋詩話全篇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鵝也先知,怎只說鴨】毛大可不喜歡蘇東坡的詩。
蘇東坡有一首《惠崇春江曉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非常有名。
據清朝王士禎的《漁洋詩話》載:“蕭山毛奇齡大可不喜蘇詩,一日復于座中訾警之,汪蛟門起曰:'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云云,如此詩亦可道不佳耶?’毛怫然曰:'鵝也先知,怎只說鴨!’”
毛奇齡(1623年-1716年),字大可,又字于一,號西河,又號河右、初晴、晚晴。浙江蕭山人。明末清初經學家、文學家。
小雪過后,請君來大明湖畔賞柳。
柳,早在先秦時期,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已出現了,該書《小雅·采薇》篇中便有這樣的名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王士禛邀請在濟南的眾多名士,集會于大明湖天心水面亭上。席間,只見環湖柳樹葉已微黃,若有搖落之態,他觸景生情,即席賦“秋柳四章”:
秋柳(并序)
昔江南王子,感落葉以興悲、金城司馬,攀長條而隕涕。仆本恨人,性多感慨。情寄楊柳,同《小雅》之仆夫,致托悲秋,望湘皋之遠者。偶成四什,以示同人,為我和之,丁酉秋日,北渚亭書。
1、秋來何處最銷魂?殘照西風白下門。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煙痕。愁生陌上黃驄曲,夢遠江南烏夜村。莫聽臨風三弄笛,玉關哀怨總難論。
2、娟娟涼露欲為霜,萬縷千條拂玉塘。浦里青荷中婦鏡,江干黃竹女兒箱。空憐板渚隋堤水,不見瑯琊大道王。若過洛陽風景地,含情重問永豐坊。
3、東風作絮糝春衣,太息蕭條景物非。扶荔宮中花事盡,靈和殿里昔人稀。相逢南雁皆愁侶,好語西烏莫夜飛。往日風流問枚叔,梁園回首素心違。
4、桃根桃葉鎮相連,眺盡平蕪欲化煙。秋色向人猶旖旎,春閨曾與致纏綿。新愁帝子悲今日,舊事公孫憶往年。記否青門珠絡鼓,松柏相映夕陽邊。
《秋柳四章》句句寫柳卻不見一個柳字,當時在場的文人徐東癡(徐夜,桓臺人)遂以《和阮亭秋柳詩》四首酬答,氣氛熱烈,一時傳為佳話。后來,王士禛的“秋柳四章”傳開,風靡全國,大江南北和者數十家,“閨秀亦多和作”(見《漁洋詩話》)。再后來,歷下文人在這里成立了“秋柳詩社”,建館舍多間,取名“秋柳園”,并在此觀柳賞荷,即興賦詩,揮筆聯句,步韻唱和。清代朱照云的“數椽館舍明湖側,后輩人傳秋柳章”、董蕓的“霜后殘荷雨后萍,幾株煙柳尚青青”,歌詠的就是秋柳園景色。秋柳含煙成為泉城大明湖的標志性景點之一。
其實,大明湖的柳樹,在秋季還是很綠的。只有到了小雪前后才開始發黃飄落,被寒風一吹,金黃色的柳葉滿天飛舞,灑滿一地,特別好看……。
大明湖的柳是有別于其它地方的,就是因為它有故事、有內涵、更有靈性。所以,自古以來吸引了眾多名仕、藝術家等前來把箋吟詩作賦,拍照寫生!
據說,大明湖現有上百年的柳樹近百棵,依然旺盛的生長在湖畔周圍。垂柳輕拂著湖面,鳥語花香、碧波蕩漾,一年又一年地陪伴著八方游客。給人們展現出四季各異的美景……!(注:本文照片均為筆者原創)
#頭條帶你游中國# #濟南頭條# #濟南#
本文漁洋詩話,漁洋詩話全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者:baidianfeng365本文地址:http://www.inkvzc.cn/bdf/43926.html發布于 2024-05-17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白癜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