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仕部(高仕部和國譽
8月科學教育網小李來為大家講解下。高仕部(高仕部和國譽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唐代近300年,泉州(武榮州)
歷史大事記摘錄
武德年間(618~626年)
穆罕默德門徒三賢(沙謁儲)、四賢(我高仕)到泉州傳播伊斯蘭教,后卒葬在東郊靈山,俗稱圣墓。
貞觀二年(628年)
泉州蝗災。
永徽元年(650年)
六月,阿拉伯穆斯林侯賽因·本·穆罕默德·色拉退來華傳播伊斯蘭教,亡葬于泉州。
龍朔元年(661年)
正月,一異物如大蟒盤棲在唐初智空和尚所建的清源少林寺之西嶺峰頂。
垂拱二年(686年)
州民黃守恭舍桑園為寺,初名蓮花道場,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改稱開元寺。
久視元年(700年)
第二次設置武榮州,州治由南安豐州遷至今泉州市區。景云二年(711年),改武榮州為泉州。
開元六年(718年)
泉州刺史馮仁智因州郭無縣,請析南安縣東南地置晉江縣。州、縣同治地。
開元六年至二十八年(718~740年)
泉州唐子城及故城廓建成。
開元年間(713~741年)
在街城右側建魯司寇廟,為泉州府建孔廟之始。五代時改稱宣圣廟。
開元二十九年(741年)
別駕趙頤貞鑿溝通舟楫于泉州城下。
天寶元年(742年)
泉州改稱清源郡,時為中州。因郡縣同名,原清源縣改稱仙游縣。
乾元元年(758年)
清源郡復為泉州。
大歷年間(766~779年)
外商來往泉州頻繁,州城出現“市井十洲人”的盛況。
貞元五年(789年)
泉州刺史趙昌在泉州城東北隅鑿泉筑塘,周圍28里,灌田300余畝。后因趙昌為尚書,故稱尚書塘。
貞元八年(792年)
歐陽詹中進士,成為泉州士子登進士第一人。
貞元九年(793年)
席相任泉州刺史,建六曹都堂并主修北樓,歐陽詹撰重修北樓記。
貞元十三年(797年)
柳冕任福建觀察使,在閩12年任內,奏準在東越設萬安監,又置五區泉州,悉索部內馬、驢、牛、羊合萬余游畜之。
元和元年(806年)
泉州升為上州。
元和二年(807年)
刺史馬總開北山下塘灌田數百頃。馬總卒贈右仆射,故后人追稱仆射塘,俗號白土塘。
大和三年(829年)
刺史趙棨在登瀛里(今東涂村、汀州一帶)鑿清渠作36涵,以納筍、浯二水,渠長2900丈,灌田180頃,取趙姓望,名曰天水淮。
會昌年間(841~846年)
摩尼教呼祿法師為避毀佛之災,從長安(今西安)經福唐(福清)、三山(福州)來泉州游方,卒葬清源山麓。
大中年間(847~860年)
天竺僧人智亮(袒膊和尚)駐錫泉州開元寺東律院弘傳佛法。
咸通六年(865年)
開元寺僧文蓆禪師在寺東側建成九級木塔,名鎮國塔(即東塔)。
乾符年間(874~879年)
郡人郭皎、卓懌在仁風門外東湖畔建寺,廣明元年(880年)賜名鎮國東禪寺。宋德祐、元至正年間兩度遭火,旋復建。明宣德十年(1435年)修。后廢。
光啟元年(885年)
八月,河南光州人王潮應泉州人張延魯之請,率領部屬5000多人費歲余攻占泉州城擒殺刺史廖彥若。王潮以泉州附福建觀察使陳巖,任泉州刺史。
光啟二年至大順二年(886~891年)
王潮任職內悉心治郡,政績卓著,并在泉州城內建儒、玄、史、文四門義學以教閩士之秀。
天復二年(902年)
王審邽命子延彬于泉州西郊建招賢院,禮待入閩避亂的中原公卿文士。
天祐元年(904年)
泉州刺史王審邽卒,其子王延彬繼任泉州刺史,因重視發展海外貿易,時人謂之“招寶侍郎”。
天祐三年(906年)
泉州刺史王延彬改建泉州子城,城周3里,辟4門,并拓城西包為尼之妹住錫的西禪寺。
天祐四年(907年)
泉州少林寺武僧因反對閩王王審知投附后梁,導致寺廟被毀。
本文高仕部(高仕部和國譽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者:baidianfeng365本文地址:http://www.inkvzc.cn/bdf/44271.html發布于 2024-05-18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白癜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