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族有什么節日(納西族的節日有什么
8月科學教育網小李來為大家講解下。納西族有什么節日(納西族的節日有什么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麗江小眾旅行|納西族保護神|“三多節”
每年農歷二月初八,是法定的納西族傳統民族節日—“三多節”,以紀念納西族保護神“阿普三多”。開展三多節活動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是納西族及滇西北區域各民族共同參與,別具風格、極其隆重、極具影響力的大型民族文化盛會,是納西族的標志性節日。
一大早,納西族民眾和鄰近的白族、藏族、傈僳族、普米族等民族群眾相互邀約,云集到白沙三多閣參加祭祀儀式。東巴們吹螺擊鼓,誦念起東巴經文,祈愿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三多節”傳統祭祀和禮儀活動,凸顯了“萬物有靈”的樸素哲學觀和“人與自然親兄弟”的天人合一思想、萬物平等的理念,體現了納西族敬畏自然、親近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觀。
“三多節”在麗江白沙古鎮舉行,熱鬧非凡,從麗江市區可以坐6路車直達,3月10日(農歷二月初八)早上9:30開始,可以早點去,人很多。可以先到三多閣參加典禮儀式,再到白沙鎮廣場看演出盛況及集市(兩個地方相距約4公里左右)。
剛剛搜到的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斗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七星瓢蟲的大哥
7月22日,彝族火把節,你會來嗎#舞臺無處不在 #彝族姑娘 #最愛#左腳舞#火把節
00:12
火把節
一些民族又稱星回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
火把節的節期一般是在農歷的六月廿五,也有在六月廿四,其主要的活動有斗牛、賽馬、摔跤、歌舞表演等。
每個民族都有每個民族的特色文化,傣族的“潑水節”、壯族的“三月三歌節”、水族的“敬霞節”等等,每個民族的節日都有各自的民族特色。那么,你知道納西族的民間藝術“打跳”嗎?想了解納西族文化嗎?
7月30日云南, 一名女子去參加朋友的婚禮,就發布了一條視頻,引起網友們的注意。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后,只見大家圍著桌子轉圈起舞,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跳舞的每個人手中都沒有空著,有拿掃把的,有舉著凳子的,有舉著行李箱的,還有有人扛一袋米,在音樂的節奏下,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其實,之前我從網上也看到了這樣的視頻,一群人在野外圍著篝火,載歌載舞,有人背著一只羊,有人抬著一個汽車輪胎,還有人背著噴霧器,最搞笑的有人還扛著一輛電動車。這樣的場面真是太歡樂了。
難怪很多網友在看了他們的視頻之后,紛紛表示,這樣的生活節奏太好了,雖然沒有多豪華的大餐,但是他們生活得很愜意,是理想中的田園生活。
不扛個東西都我都感覺無法加入了。
?
后來,從網上了解到,這是云南納西族民間舞蹈——打跳。傳說古代彝族部落為了顯示自己的力量,在夜色籠罩的山頭上,點燃篝火,人們圍成了圈跳躍旋轉,熊熊篝火,人影綽綽,腳步聲隆隆,以壯聲勢。
?
祖先居住在深山野林中,為了抵御猛獸的襲擊,圍火跳躍,簡單地形成了舞蹈動作。在彝族“打跳”多數舞蹈動作都是以模擬生產勞動動作和動物動作舞蹈,逐步發展到現在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舞蹈動作。
?
另一種說法是,除惡驅邪說。傳說以前一個彝族大力士和一一個天大力士相約去摔跤,彝族大力士把天上大力土給摔死了,天上人知道后來報復彝族,放蟲子到彝族的莊稼里。
?
彝族人民為了抵抗天上人保住莊稼,家家戶戶都點起火把來驅蟲辟邪,也就那天農歷六月二十四成為彝族傳統的節日“火把節”, 彝族人民將蟲子燒走掉,為了慶祝勝利,人們相聚-起邊歌邊舞。
?
?從此,人民安居樂業,"打跳” 時代相傳到至今。總的來說,“打跳”是彝族人民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一種古老社會風俗。
?
打跳不受時間、場地限制,在婚嫁、喪事、起房蓋屋或歡慶豐收節日,不管是在狹小的院子還是在寬廣的場壩,只要悠揚的笛聲一響,剎時就可圍攏一群群、一圈圈參舞者,舞場上頓時一片歡歌笑語。
?
載歌載舞的生活,是人們向往的生活!城市里的喧囂,很多人不喜歡,但是為了生活,很多人不得不進城市打工,畢竟能夠賺錢。
而大多數打工者的生活,并不是很舒適,更談不上愜意,相反,那些生活在農村的人呢,可以自己種菜,和村里的人聚會,還可以載歌載舞,瀟灑生活。
其實,生活方式,是每個人不同的追求的體現,有的人喜歡上班,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有的人喜歡在老家呆著,沒事干也很輕松,選擇不一樣的生活,這是每個人的自由。
在農村,能夠載歌載舞,也是不錯的生活方式,而在城市里,雖然是燈紅酒綠,但是沒有你的一席之地,也是痛苦,如果不是為了碎銀幾兩,誰還愿意背井離鄉,這都是生活中的無奈。
在農村生活,也沒什么不好,除了沒錢,其他的都還好,這就是人生吧,沒有什么是輕易得到的,有得必有失,沒有兩全其美的好事,各有各的心酸吧!
你喜歡在城市里看霓虹燈搬磚,還是在農村里載歌載舞呢?#夏日生活打卡季#
今年由于疫情影響,“火把節”的活動取消了[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但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斗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等。
火把節還有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叫星回節。"星回"一詞源自白語,意思是柴火。早在五代時蜀國佚名氏所作的《玉溪編事·震旦》就有記載:唐時南詔(指南詔國統治者)以十二月十六日為星回節,是日游于避風臺,命清平官賦詩。
《祿勸縣志》載:"六月二十四日為火把節,亦謂星回節,夷人以此為度歲之日,猶漢人之星回于天除夕也。會飲至旬余不息,猶漢人之春宴相聚也。"
《路南(今石林縣)州志》記載:"六月二十四日夜,束薪為燎,以腥肉為牲,互相饋贈,謂之星回節,俗稱火把節"。火把節是中國西南彝族人民心中最為隆重和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類似于漢族的春節。
完整的記載始見于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縛火炬照明"。
納西族也說"冬季春節為大,夏季火把節為大"。
這些記載,表明火把節不僅與中國古代的星回節有關,而且與古代云南少數民族過年有關,是遠古時代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一直延續至今。
我們挨近石林縣,往年在石林都會舉辦盛大的活動,如斗牛、對山歌、篝火晚會等。晚上所有人不分民族,大人、小孩都點燃火把,到處巡游,到處充滿歡歌笑語;青年男女聚在一起嬉鬧,互相表達愛慕之意,一直歡騰到凌晨才結束。
祈愿疫情早日結束,生活早日恢復正常[來看我][來看我][來看我]#文化差異##民族#
今天下班晚了一個小時,等會吃完飯再去上晚上的班,7-11點。
昨天就一直聽上班的小伙伴說今天村子里過節,我打開手機一看,沒啥節日,后來才知道是少數民族節日“火把節” 我們租房子的這個村子是彝族村, 難怪平時會看到很多年紀稍微大些的人穿民族服裝,還有一些老年人經常坐在家門口自己縫衣服做鞋子還繡鞋墊。 這下能理解了,少數民族真是心靈手巧啊!!!
本文納西族有什么節日(納西族的節日有什么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者:baidianfeng365本文地址:http://www.inkvzc.cn/bdf/44376.html發布于 2024-05-18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白癜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