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志遠 耿志遠的后代

摘要: 8月科學教育網小李來為大家講解下。耿志遠,耿志遠的后代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2022年7月22日,耿飚的夫人趙蘭香在北京去世。耿飚的次子耿志遠在家中設置靈堂供...

8月科學教育網小李來為大家講解下。耿志遠,耿志遠的后代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22年7月22日,耿飚的夫人趙蘭香在北京去世。耿飚的次子耿志遠在家中設置靈堂供親戚朋友前來吊唁,這是耿志遠和前來吊唁的來賓在靈堂前拍的照片!

左二就是耿志遠。

趙蘭香是甘肅省慶陽人,16歲參加革命。1941年,擔任八路軍129師385旅副旅長的耿飚和趙蘭香結婚后,生了4個孩子:耿瑩、耿志深、耿志遠、耿焱。

趙蘭香曾經擔任中國駐巴基斯坦、緬甸大使夫人、中央軍委耿飚辦公室主任。

耿志遠是1946年在張家口出生的,畢業于清華大學,曾經參軍入伍,轉業后在北京光電所工作。

2022年7月28日,原國務院副總理耿飚的夫人趙蘭香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舉行。很多老同志的后代來到告別現場跟趙蘭香阿姨的遺體告別。這是宋揚之慰問耿飚的次子耿志遠時拍的照片!

左邊就是宋揚之,是一名律師。他的父親是老同志宋之光。

宋之光是廣東番禺人,1936年參加革命。解放戰爭時期,宋之光先后擔任華東野戰軍第十一縱隊團政治部主任,二十九軍團政委。新中國成立后,宋之光調到外交部工作,先后出任中國駐英國、日本大使。

耿志遠是耿飚的次子。耿飚也是在新中國成立后,調到外交部工,曾經擔任中國駐巴基斯坦、緬甸大使。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做好外交工作,就從軍隊里調了一些高級將領來到外交部,準備擔任我國駐外國使館的大使。像黃鎮、袁仲賢、韓念龍、姬鵬飛、耿飚、宋之光……

作為新中國將軍大使的后代,宋揚之和耿志遠是同齡人,平時關系處得好。現在趙蘭香老人去世了,宋揚之來送趙蘭香阿姨最后一程。#歷史回眸#

[流淚]2015年9月3日,張震將軍在北京去世后,張震將軍的子女在家中設置靈堂,供親戚朋友前來吊唁。

這是原國務院副總理耿飚的次子耿志遠前來吊唁張震將軍后,還慰問了他的家屬。

[下雨]提起張震這個名字,很對人第一反應都是比較陌生,但在他后面加上將軍這個頭銜,立馬就會變得不一樣了。

原來他就是赫赫有名的開國將領之一,他為中國革命幾乎是奉獻出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讓他奉獻出自己的生命,他也在所不惜。

尤其是國共兩黨內戰時期,他勇氣毅力兩者兼備,在解放戰爭中表現得尤為勇猛。

隨后他又率領部隊參加了大大小小的戰役,無一敗仗。他最出名的一場戰爭便是濟南戰役。

這場戰爭,一攻一守相協調,張震協助粟裕剿滅了國民黨軍隊十萬余人,尤其振奮軍心。

此次戰役一結束,軍隊比以往變得更加團結,士氣更加威武。濟南戰役也因此開創了人民解放軍奪取國民黨軍隊堅固防守的大城市第一例。

可以說新中國的成立離不開這位偉大的英雄。新中國成立后,他因功領職,擔任了 許多重要的官職。

[胡瓜]在2015年,張震在北京逝世,享年百歲。而在他去世后,他的五個兒女在家中擺設靈堂,專門用來做供吊唁老將軍的一席之地。

在靈堂之上,親戚兒女哭作一團,偉大的一個時代并沒有隨著英雄的隕落而變得衰敗,反而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才讓我們的生活邁向和平,有了今日和諧安康的局面。

在這次吊唁上,原國務院副總理的兒子耿志遠也遠道而來,吊唁完了張震將軍,他同張震的子女淚眼汪汪,幾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相互表達著悲痛心情。

提起這耿志遠,他的父親耿飚也是一位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將軍。耿飚在那個時代身為人民戰士,背負著人民的期望。他奮勇殺敵,只為能還天下百姓一個太平盛世。

后來共產黨在同國民黨的內戰中大獲全勝,建立起了新中國。但新中國成立后,百姓終于要迎來安居樂業的好日子時,難題卻個個接踵而至。

我們的經濟,科技和國防方面和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太大了。要想追趕人家的步伐,只能快準狠地穩抓穩打。我們這一路以來,走得尤為艱辛。

耿飚扛起了國防部長的重擔,但他卻堅持不授予他任何軍銜,他只想投身國家建設,再貢獻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艱辛歲月鑒真情。就是因為一次又一次地在戰爭中死里逃生,抵抗外敵,保護百姓,耿飚和張震也成為了生死之交。

他們的優秀也延續到了下一代。

[綠帽子]過世的張震老將軍,素日里愛兵如子,而對于自己的親生兒女他也是格外的疼愛。

但此疼愛絕不是溺愛,張震有一套他自己的教導方法,他制定了嚴格的家訓,比如不能仗著是英雄世家便可胡作非為,不能接受任何賄賂,節儉持家。

禁止公費吃喝玩樂等等。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張震的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那是相當的優秀。生在將門之后,再嚴苛也不能服輸。

同樣身為耿飚的后代,耿志遠從小就嚴格律己,刻苦學習,既勤奮又努力。果然他也是不負眾望所托,成為了一名優秀的人才。

耿飚言傳身教,教育孩子要強身健體。

耿志遠長大后考上了我國的優秀學府清華大學,光榮地成為一名物理系的學生。苦讀四年,畢業后因為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他毅然決然地去參了軍,成為了一名海軍。

[發怒]為家爭光,為國獻身,一直是這些軍人以及子女們的座右銘。

從時間的長河中一路漂泊而來,我們見證偉人的功勛,也傾佩在亂世中依然頑強生存的普通人,正是因為形形色色的小人物,逐漸成長成為能獨當一面的大人物,才組成了我們的國。

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已經度過了上下五千年,若非這些鐵血錚錚之軀敢于上陣殺敵,沖在最前線保佑一方安危,恐怕萬物輪回,也早已經沒有了痕跡。

正是因為大家的團結一致,每個人的無私奉獻,舍自身為大家,才有了如今繁榮昌盛的國家。

我們的骨子里流淌的是炎黃之血,更應該時時刻刻將這些偉人的英勇事跡牢記在心,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才有可能到達永恒。

參考文獻:

傳奇人物開國將領張震

作者:如愿

編輯:林妍

耿飚將軍,一家人珍貴的合影,拍攝于1949年。照片中前排左一小女兒耿焱、左二次子耿志遠、后排左一是妻子趙蘭香,左三是長子耿志深,右一是長女耿瑩。

耿飚一輩子戎馬半生,披荊斬棘,過關斬將,血戰婁山關,殺出一條血路,讓毛主席都不由得感嘆。遺憾的是1955年授銜時,因為他已經離開了軍隊,自然也就沒有軍銜了。

#圖片人物# 圖片人物:耿飚之子耿志遠(左3)和張震之子張曉陽握手交談。

左1為曾思玉之女曾莉。

【來源:中紅網;攝影:趙朋洋。】

1945年,耿飚護送陳景昆的女兒去延安,為了躲避特務,他從北京飯店悄悄溜出去,但還是被特務盯上了,他故意在街上轉了幾圈,一看尾巴還在,便又走到人多的東安市場,從西門進去,快速從北門出來,才總算擺脫了敵特的跟蹤。

接到陳景昆女兒后,他急忙把她帶回自己住的地方,為了不讓別人懷疑,對外宣稱陳是自己的女兒,這才一路順暢地把她送到張家口,再由張家口,轉送到了延安。

耿飚有過許多次智斗敵人的經歷,一次都沒失敗過,甚至到最后還跟敵特處成了「朋友」。

敵特經常跟蹤他,不管他去哪,都在后面遠遠跟著。

有次他去看電影,特意多買了兩張票,走過去遞給跟蹤他的兩個人,說,一起看個電影吧?

敵特有些不知所措,倆人相互對視望了望,最后接過電影票,嘿嘿地笑著,說自己也是奉命行事。

時間一久,自然也熟絡了,最后他「反客為主」,將他們變成「朋友」,讓他們放松戒備,從而在他們口中套到了國民黨的有用信息。

耿飚在北平機密戰線上的工作經歷,也為他在國民黨內部中贏得了「能統戰特務的共黨」的稱號。

耿飚的一生,頗富傳奇。

他出生于湖南醴陵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7歲那年隨父母逃荒到湘南常寧縣水口山,為了生計,13歲就進礦當了童工,受盡了資本家的殘酷剝削和壓迫。

1925年,16歲的耿飚在水口山黨組織的教育和引導下,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0年9月,耿飚率領游擊隊參加紅軍。

一開始,他只是一名帶領七個民兵的游擊隊長,因為在戰場立下無數次戰功,最終成了指揮千軍萬馬征戰沙場的兵團參謀長。

無論在前線還是在敵后,耿飚的工作都完成得十分出色。

新中國成立后,祖國急需大批信得過的干部轉赴外交戰線,耿飚便轉行從事外交工作,開始了他長達20多年的外交生涯。

耿飚處事很有原則,有不少人找他辦事,但他從來都是秉公處理。

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二子耿志遠考上清華大學時,耿飚激動得到處跟人說「志遠是自己考上的」。

耿飚光明磊落的性格,鑄就了耿家清正的家風,這是他留給子孫最大的精神財富。

2000年6月23日,耿飚因病逝世,享年91歲。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千千萬萬的先輩替我們負重前行。致敬先烈,致敬英雄!

其實,這樣的慘案,在抗日戰爭期間,數不勝數。當時,侵華日軍屠殺中國無辜百姓是很隨意和普遍的,比如遇到村民的抵抗,或在戰爭中受挫、受阻,就會對當地百姓實行瘋狂的報復。

例如發生在河北井陘的北橫口慘案、長生口慘案、核桃園慘案等,是因日軍受到國軍愛國官兵的阻擊和八路軍129師的襲擊,于是將滿腔的怒火發泄在了附近的百姓身上。

侵華日軍的這種暴行,著實可恥、可恨!他們的累累慘無人道的罪行,我們沒有資格遺忘和說原諒。

侵華日軍在我中華大地上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那個時候,他們制造了一起又一起滅絕人性的慘案!這筆血債,我們不能忘記,也不敢去忘記!這些先輩們有些就十幾歲,有些二十幾歲,但是他們為了我們的國家,為了我們的民族,他們依然前赴后繼地犧牲自己。

還有那些普通的百姓、無辜的人民,他們在這些抗戰期間所遭受的磨難值得我們去銘記,去反思,挨打是有理由的,并不是誰天生就會被挨打,我們國家落后,百姓的日子才不好過,如今我們國家強盛,如果敢有挑釁的,我們一律會拿起我們的武器反抗!

這一段一段的血債,我們千萬不能忘記,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我們整個民族,我們民族是有血性的,是有勇氣的,更是具有奮發不前的精神,所以我們不能忘記這一段一段歷史!

我們一定要切記,種下什么因,就得什么果,只要犯下罪惡,歷史終究會讓他付出代價。所以說我們當代年輕人一定要具有奮發不前的精神,就是這些先輩們的努力和付出,才有我們今天的生活!才能夠讓我們今天過得更加的幸福!

他們的舉動,令人動容,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去敬佩,他們,是值得我們記住的抗日英雄和民族英烈。

侵華日軍在我中華大地上制造的各種慘絕人寰的暴行,我們要永遠銘記,警示自己:落后就要挨打、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從未改變,國人當自強!只有自強,才能不隨意被人欺負,才能捍衛民族尊嚴。致敬這些為國捐軀,為民族捐軀的英雄們、英烈們!

本文耿志遠,耿志遠的后代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