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指標都偏高是怎么回事(肝功能18項正常值對照表)
肝功能指標偏高可能由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或藥物損傷引起,需結合具體指標分析病因并針對性干預。關鍵措施包括戒酒、控制體重、調整用藥及定期復查。
1. 病毒性肝炎
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常見誘因。病毒復制導致肝細胞炎癥,表現為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顯著升高。確診需檢測肝炎病毒標志物,如HBsAg陽性提示乙肝感染。抗病毒治療可選擇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等核苷類似物,配合干擾素注射。
2. 非酒精性脂肪肝
超重人群多見,超聲顯示肝內脂肪沉積超過5%。胰島素抵抗促使游離脂肪酸在肝臟堆積,γ-谷氨酰轉肽酶(GGT)輕度升高。每日30分鐘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配合低GI飲食(燕麥、藜麥等)可改善代謝。
3. 酒精性肝損傷
長期每日飲酒超40克乙醇會導致AST/ALT比值>2。酒精代謝產物乙醛直接損傷肝細胞線粒體,伴隨膽紅素升高。必須徹底戒酒,補充B族維生素和硫辛酸修復肝細胞。重癥需住院進行血漿置換。
4. 藥物性肝損傷
對乙酰氨基酚、抗結核藥等經CYP450酶代謝時產生毒性中間體。表現為用藥2-8周后堿性磷酸酶(ALP)異常。立即停用可疑藥物,靜脈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解毒,必要時用糖皮質激素控制炎癥。
肝功能持續異常超過3個月需肝穿刺明確纖維化程度。日常避免霉變食物,接種甲肝和乙肝疫苗,每半年檢測甲胎蛋白篩查肝癌。肝硬化患者應限制動物蛋白攝入,預防肝性腦病。
文章版權及轉載聲明:
作者:baidianfeng365本文地址:http://www.inkvzc.cn/bdf/60947.html發布于 今天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白癜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