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糜爛性胃炎與慢性胃炎區別(胃炎為什么叫窮三代病)
急性糜爛性胃炎與慢性胃炎的主要區別在于病程長短、病理特征及臨床表現,前者以胃黏膜急性損傷為主,后者則伴隨長期炎癥改變。二者的差異主要體現在發病機制、癥狀特點、內鏡表現、治療原則及預后五個方面。
1、發病機制:
急性糜爛性胃炎多由應激、藥物刺激或酒精攝入等短期誘因導致胃黏膜屏障受損,常在數小時內發生黏膜充血糜爛。慢性胃炎則與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膽汁反流或自身免疫因素相關,胃黏膜持續炎癥可導致腺體萎縮或腸化生,病程可持續數月到數年。
2、癥狀特點:
急性糜爛性胃炎表現為突發上腹劇痛、嘔血或黑便等急癥,癥狀持續時間短但程度劇烈。慢性胃炎以反復上腹隱痛、飽脹感及食欲減退為主,癥狀呈間歇性發作且遷延不愈,可能伴隨貧血或體重下降等全身表現。
3、內鏡表現:
急性期胃鏡下可見胃黏膜多發點狀糜爛或淺潰瘍,表面可有滲血或血痂,病變范圍較局限。慢性胃炎內鏡顯示黏膜蒼白、血管透見或顆粒樣改變,嚴重者可見黏膜皺襞消失,病理活檢可發現淋巴細胞浸潤或腺體結構異常。
4、治療原則:
急性糜爛性胃炎需緊急抑酸止血,常用質子泵抑制劑聯合胃黏膜保護劑,必要時行內鏡下止血。慢性胃炎強調根除幽門螺桿菌、改善胃動力等長期管理,需持續用藥并定期復查胃鏡監測病變進展。
5、預后差異:
急性糜爛性胃炎經規范治療多可在1-2周內愈合,一般不留后遺癥。慢性胃炎易反復發作,部分可能進展為萎縮性胃炎或上皮內瘤變,需長期隨訪以預防癌變風險。
文章版權及轉載聲明:
作者:baidianfeng365本文地址:http://www.inkvzc.cn/bdf/61518.html發布于 今天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白癜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