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經記(義經記攻略)

摘要: 淺析日本平安時代武士階級與主從關系在日語中,“武士”一詞的本義是侍者、貼身侍從。它最早產生于平安年間,9世紀中期,一些地方莊園主開始培植自己的武裝勢力,包括中央朝廷也開始招募武士,...

淺析日本平安時代武士階級與主從關系

在日語中,“武士”一詞的本義是侍者、貼身侍從。

它最早產生于平安年間,9世紀中期,一些地方莊園主開始培植自己的武裝勢力,包括中央朝廷也開始招募武士,逐漸構成了當時日本主要的軍事力量。

后來,武士不僅僅在平定叛亂、征討海盜等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還逐漸接近了日本的權力中心。

1192年,隨著鐮倉幕府的成立,更是拉開了武士執政的帷幕。

要想探究武士階級的主從關系,我們不妨先從當時武士階級的構成入手。

日本的武士階級分為三個等級:最普通的是莊官級武士團,然后是豪強級武士團,地位最高的則是棟梁級武士團。

莊官級武士團采用一種矩陣式的組織形式:

從橫向來講,莊官級武士團由龐大的家族構成,父-子-孫依次被稱為本家-分家-孫分家,主君通過對家臣的支配,進而可以對整個家族中成員進行支配。

從縱向來講,主君(上級)和從者(下級)之間有著嚴密的主從關系,主人給予從者土地和利益,而從者則為主人效忠。

豪強級武士團來自于一部分貴族,他們向上發展無望,便到地方深耕發展,在自己的屬地里培植勢力,組織起強大的武裝團,支配范圍可以達到幾個郡甚至一國。

棟梁級武士團簡單來說則是武士團的“抱團取暖”:大的武士團兼并小的武士團,規模相近的武士團之間進行合并,然后又被另一個武士團兼并......

諸如此類,一般來說小的武士團的首長在被兼并后,會在新的武士團里擔任郎黨或者家人,這種兼并擴張無疑讓武士階級的影響力更加強盛。

在主從關系與家族關系的制約下,武士社會被賦予了嚴格的秩序與法則:

主以從關系為綱,奠定了統治階級與武士階級之間的“上克下”的基本準則;

以家族關系的連接,編織起了一條大網,在這個體系下,你背叛了主人,就等同于背叛了你的家族,這是當時統治者擴張自身勢力、穩固自身統治的一種強有力的工具。

當然,這種武士階級的主從關系能夠建立的前提是,無論是主君還是家臣,都能在這種關系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家臣依附于主君,能夠得到豐厚的經濟利益,并得到了來自主君的保護,而主君也需要效忠于自己的家臣,在軍事和經濟方面為自己提供幫助。

其實,這種主從關系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共存關系,因為這種主從關系已經讓主君和家臣之間形成一種事實上的捆綁式的利益關系,雙方的生死存亡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如果武士團繁盛,那么家臣也會因此飛黃騰達,因此家臣也會為保護主君的利益拼盡全力。

在日語中敬語的表達很有學問,其核心思想就是下對上的用詞必須要比上對下的用詞謙恭,因此同樣一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