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能協會(2021以后風電行業發展前景)
隨著國家“30·60”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作為清潔能源的代表,風電、光伏繼續在國家調整能源結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過程中占據關鍵地位。為了幫助清潔能源開發商獲取低成本的資金,我國金融債券市場適時推出了綠色債券下屬的“碳中和債”,助力清潔能源項目開發。
8家央國企發行“碳中和債”:投建9.3GW風電項目!
碳中和債的全稱叫碳中和綠色公司債,是綠色債券的一種,其募集的資金專項適用于經認證具有碳減排效益的綠色產業項目建設、運營、收購或償還碳中和項目的貸款等。
2016年,中國發行了累計360億美元的綠色債券,打開了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的大門。
截至2020年年末,我國債券市場共有186只綠色公司債、49期256只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總規模達2470億元,相關募集資金主要用于清潔能源、節能環保、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等綠色產業領域,發行人主體評級超7成為AAA。
據國際能源網/風電頭條不完全統計,在發債主體方面,2021年至今(5月19日),共有國家能源集團、國電電力、國家電投、華能集團、華能國際、華電福新、中廣核風電有限公司、中廣核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等8家發行主體陸續發行了碳中和債券。
在發債規模方面,8家發行主體中,有5家發行規模在10億元及以下、4家在10億元~30億元中、1家在30億元以上,2021年至今,資金確切用于風電、光伏的碳中和債發行規模累計達到182億元。
在資金流向方面,據統計,資金投向116個清潔能源項目,具體包括89個風電項目和27個光伏項目,風電裝機規模累計9333.9MW,光伏裝機規模累計876.2MW,累計裝機規模達到10210.1MW。
在資金使用方面,碳中和債資金募集書顯示,募集資金將用于償還清潔能源類項目前期有息債務及項目權益出資、金融機構借款、后期項目開發、項目收購等方面。
利用“碳中和債”降低資金獲取成本
在項目運營的資金回收端,由于電價補貼資金拖欠現象的時有發生,補貼收益存在著時間的不確定性,加劇了開發商在風電項目開發端對資金獲取成本的考量。
針對該問題,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曾印發《關于引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促進風電和光伏發電等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明確,金融機構可按照商業化原則與可再生能源企業協商展期或續貸、發放補貼確權貸款。
而在項目開發的資金支出端,相比較過去的陸上風電補貼時代,在新的陸上風電平價時代,風電項目的開發商面臨著更為嚴峻的項目收益率、資金回報率等方面的考核壓力。
較低的資金獲取成本將有助于開發商降低開發成本,同普通的商業貸款籌資方式相比,較低的債券償付利息成為了清潔能源開發商努力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方式。
相比較普通商業貸款動輒利率在7%相比,碳中和債券在資金獲取成本方面具有巨大的成本優勢。
在此前的各次會議中,國內五大發電集團陸續公布了其“十四五”期間的清潔能源裝機目標,據國際能源網/風電頭條測算,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投、華能、華電、大唐“十四五”期間計劃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到353GW,平均每年需新增70GW。
根據世界風能協會副主席、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的發言,2030年中國風電裝機預計將達到8億千瓦,2060年裝機將達到30億千瓦,未來十年風電年均新增裝機不低于50GW。
未來的風電項目開發將進入全新的加速階段,成熟的利用碳中和債,有效降低資金獲取成本,將助力我國“十四五”期間清潔能源項目開發與建設,助力“30·60”目標的早日實現。
作者:baidianfeng365本文地址:http://www.inkvzc.cn/bdf/7099.html發布于 2023-10-12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白癜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