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遺物(海瑞遺物原文及翻譯)

摘要: 宋濂一、宋濂不隱真情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 ),初名壽,字景濂,號潛溪,別號龍門子、玄真遁叟等,漢族。祖籍金華潛溪(今浙江義烏),后遷居金華浦江(今浙江浦...

宋濂

一、宋濂不隱真情

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 ),初名壽,字景濂,號潛溪,別號龍門子、玄真遁叟等,漢族。祖籍金華潛溪(今浙江義烏),后遷居金華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與高啟、劉基并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章溢、劉基、葉琛并稱為“浙東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其為太史公、宋龍門。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貧寒,但他聰敏好學,號稱“神童”。曾受業于聞人夢吉、吳萊、柳貫、黃溍等人。元末辭朝廷征命,修道著書。明初時受朱元璋禮聘,被尊為“五經”師,為太子朱標講經。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時朝廷禮儀多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辭官還鄉,后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時追謚“文憲”,故稱“宋文憲”。

宋濂與劉基均以散文創作聞名,并稱為“一代之宗”。其散文質樸簡潔,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臺閣文學,文風淳厚飄逸 ,為其后“臺閣體”作家的文學創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為《宋學士全集》七十五卷。

宋濂曾經在自己的家中與客人飲酒,皇帝派人進行秘密的監視。第二天,皇帝問:在座的賓客是哪些人?吃了什么食物?宋濂一一將事實回答。皇帝笑著說:好啊,你沒有欺騙我。皇帝曾經私下召見大臣們,向他們詢問朝廷的官員誰好誰壞,宋濂只列舉那些好的來回答。他說:那些好的官員能和我友好相處,所以我知道他們。那些不好的官員,我不了解他們。

原文:

宋濂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翼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間召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對,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海瑞

二、海瑞遺物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歷四朝。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參加鄉試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諭,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并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歷任州判官、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史等職。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賄,并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

萬歷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獲贈太子太保,謚號忠介。海瑞死后,關于他的傳說故事,民間廣為流傳。

都御史海瑞,死在官衙的屋子里。他在南京做官的同鄉人,只有戶部蘇民懷一個人。蘇民懷檢查清點海瑞做官的俸祿,竹箱中只有八兩銀子,兩丈麻布,幾件舊衣服罷了。像這樣的都御史怎么會多呢?王鳳洲對海瑞評價說:“不怕死,不愛錢,不結黨。”這九個字寫全了海公的一生,即使千言萬語贊揚他,能勝過這評論嗎?

原文:

都御史剛峰(海瑞的號)海公,卒于官舍,同鄉宦南京者,惟戶部蘇懷民一人。蘇點其宦囊,竹籠中俸金八兩,葛布一端,舊衣數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鳳洲評之云:“不怕死,不愛錢,不立黨。”此九字斷盡海公生平,即千萬言諛之,能加于此評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