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的文言文意思及例句(因的文言文意思)

摘要: 您好,今天小編胡舒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因的文言文意思及例句,因的文言文意思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因”的意義和用法歸納 《說文解字》:“因,就也...

您好,今天小編胡舒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因的文言文意思及例句,因的文言文意思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因”的意義和用法歸納 《說文解字》:“因,就也,從口大。

2、”會意字,以口、大取“能大者,眾圍而就之”之意。

3、因的本義為“依靠”“憑借”,引申有“因襲”“沿襲”“原因”等義,均為實詞,現代漢語仍沿用。

4、“因”的虛詞用法是從實詞義引申而來的,先秦早期便已產生。

5、可作介詞和連詞。

6、介詞“因”的用法從古至今一直沿用下來,變化不大;連詞“因”隨著漢語詞匯逐漸復音化的趨勢,漸漸被“因為”“因而”“因此”等復音詞所取代,但在現代漢語書面語中仍偶或使用。

7、 一、介詞 1.引進動作行為發生、出現的處所、方向。

8、可譯為“從”“由”等。

9、 例:因井中視星,所視不過數星;自邱上以視,則見其始出又見其入(《尸子·廣澤》) 2.引進動作行為發生、出現時所借助的時機、條件。

10、可譯為“乘”“趁著”“趁”“順著”等,或仍作“因”。

11、 例:于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廉頗藺項如列傳》) 3.引進動作行為發生、出現時所憑借、依靠、依賴的事物或條件。

12、可譯為“憑借”“依賴”“依靠”“憑(著)”等,或仍作“因”。

13、 例: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屈原列傳》) 4.引進動作行為實施的根據、前提。

14、可譯為“根據”“依據”“按照”等,或仍作“因”。

15、 例:因地制宜 因時制宜 因任授官(成語) 5.以人或事物為媒介或手段而達到某種目的或實施某一動作行為。

16、可譯為“通過”“由”等,或仍作“因”。

17、 例: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項如列傳》) 6.引進動作行為發生、出現的原因、理由。

18、可譯為“因為”“由于”,或仍作“因”。

19、 例: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諫太宗十思疏》) 二、連詞 1.連接分句,表示順承關系,前后兩事在時間或事理上前后相繼,可譯為“于是”“就”“因而”等。

20、 例: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屈原列傳》) 2.連接分句,用于因果關系復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原因。

21、可譯為“因為”“由于”,或仍作“因”。

22、 例:十娘因見鴇兒貪財無義,久有從良之志(《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因 ⑴于是,就。

23、例:①虎因喜,計之曰。

24、②因取刃殺之。

25、③因屏人曰。

26、④因拔刀斫前奏案。

27、⑤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28、⑥因讒之曰。

29、 ⑵依照,根據。

30、例:①罔不因勢象形。

31、(因:這里有順著的意思)②變法者因時而化。

32、(因:這里有隨著的意思。

33、)③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

34、(因:這里有順著的意思。

35、)④因其固然。

36、 ⑶依靠,憑借。

37、例:①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38、②吏因以巧法。

39、③我欲因之夢吳越。

40、④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

41、⑤伺者因此覺知。

42、⑥因河為池。

43、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44、⑧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

45、 ⑷趁著,趁此。

46、例:①不如因而厚遇之。

47、②不如因善遇之。

48、③因擊沛公于坐。

49、④因入京師。

50、 ⑸通過,經由。

51、例: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52、 ⑹因為。

53、例:①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

54、②后因伐木,始見此山。

55、③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

56、④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57、 ⑺緣由,機緣。

58、例:于今無會因。

59、 ⑻沿襲。

60、例:因遺策。

61、 ⑼繼續。

62、例: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