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不冬是啥(冬不冬是什么意思)
您好,今天小編胡舒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東不冬是啥,冬不冬是什么意思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意思是說蘭花在春季出室不要太早,夏季不要烈日暴曬,秋季盆土,環境不要過于干燥,冬季里盆土不要過濕。
2、明朝的高濂在《蘭譜》附錄中《培蘭四戒》曰:“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濕。
3、”這十二字訣確是養蘭之經驗也。
4、“春不出”是指春天仍有霜雪,冬季移入室內,保溫防凍的蘭株,還不能移至室外蒔養,以防凍害。
5、“夏不日”是指夏日驕陽似火,不能將蘭株放在全日照的環境中,應有過半遮蔭,以防日灼害。
6、“秋不干”是指秋初新梢尚未完全發育成熟,仍處于生長期或仍是生長旺盛期。
7、秋季空氣干燥,水分蒸發快,如果供水不足,光合作用缺少了主要的原料,光合產物當然就少。
8、這樣會使翌年的發芽和開花受到影響。
9、因此,秋季仍然要及時供水和保證其在旺盛生長期的空氣濕度。
10、“冬不濕”是指冬季光照弱、氣溫低,蘭株處于休眠期,需要的水分減少過半。
11、如果冬季供水量過半,空氣濕度過大,不僅會產生凍害,而且會干擾蘭株的休眠。
12、這里的春、夏、秋、冬是針對四季分明的地區而言的,長暖無冬寒的地區,或是冬季開花的種類應當別論,不可教條地照搬。
13、擴展資料蘭花多為地生草本植物,不同于熱帶蘭花,中國的蘭花多以白,純白,淡黃,黃綠等顏色為主,且花朵以總狀花序分布,與熱帶蘭花嬌艷,碩大的花朵相比,這種含蓄內斂的氣質十分符合中國人的審美。
14、中國蘭花栽培文化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越王勾踐時期,便有在浙江紹興種植蘭花的記錄。
15、魏晉時期,蘭花開始作為裝飾花卉點綴庭院。
16、自唐代起,蘭花逐漸被用于宮廷栽培,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
17、明代藥物學家蘭茂在其著名文獻《滇南本草》中還曾介紹到蘭花具有很好的藥效。
18、李時珍老先生在本草綱目中就曾寫道,“蘭,全草皆可入藥,對婦科及肺病等疑難雜癥具有很好的療效”。
19、與此同時,關于蘭的詩歌畫冊也在同步的發展著,諸如李白,趙孟堅等名家也多次為蘭吟詩作畫。
20、甚至還有一些專門講解蘭花栽培技術的研究書籍,《金漳蘭譜》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描述蘭花的專業性書籍,是由南宋的趙時庚于1233年寫成的,主要是對紫蘭和白蘭的30多個品種進行區分和特征描述。
21、之后,又有諸如《王氏蘭譜》《蘭譜奧法》《蘭蕙小史》《養蘭說》等等,均是對蘭花的品種和養蘭的栽培方法進行了細致的介紹。
22、直到近現代時期,諸如《廈門蘭譜》《中國蘭花》等蘭藝專業性書籍依然還很受歡迎,由此可見,蘭花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23、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高濂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蘭花。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作者:baidianfeng365本文地址:http://www.inkvzc.cn/bdf/9227.html發布于 2023-10-23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白癜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