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生活向導報(太原房價的前世今生)

摘要: 大家好,我是經紀人張龍,從業10年。相信所有人有買房想法的朋友都會發現:新聞上房子一文不值,現實中底價難求總超出自己的預算,下面我給大家分析一下我的所見所聽。太原和全國一樣,也是從...

大家好,我是經紀人張龍,從業10年。相信所有人有買房想法的朋友都會發現:新聞上房子一文不值,現實中底價難求總超出自己的預算,下面我給大家分析一下我的所見所聽。

太原和全國一樣,也是從1998年房改之后才出現大量商品房。1998年以前,基本都是單位宿舍以及一些回遷項目,人們對大紅本也沒有什么概念,真正的房子是用來住的,沒有其他想法。

從1998年到2008年,房源的房價也一直在再漲,但普遍大家能接受,因為工資一直再漲。

2009年開始,恒大以及富力還有本地的大開發商開始開發之路,人們對小區要求越來越高,房子不僅是用來住的,更要有高品質以及升值潛力。二手房開始亂象叢生,中介開始炒房(低買高賣),可以說沒有什么市場價,精裝的比毛坯貴10萬也有人要。以上我都是聽說,應該都差不多。

2010年,我入職房產中介行業,還記得我的第一單(帶看了一次就定了,入職僅9天),我都不明白為什么我能賺到錢,房子不是我的,也不是我買的。當時網絡不發達,搜集房源信息需要每天看生活向導報,客戶也比較少但都特別誠心,中介整體都比較懶散,競爭壓力那么大,因為客戶找到你很少會在找到其他同行。每年的成交量穩定,房價年初和年尾沒有什么區別,一套房子最多漲一兩萬還不一定能賣出去。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12年年底。

2013年,過了個年,太原每平米漲一千,都搶的定房,具體原因到現在我也不知道,我還記得光儀宿舍的一套房,年前52萬客戶沒要,年后63萬成交了。這一年新房也漲了一千多。

2014年,2月份人們依然活在會上漲的夢幻里,現實給了一巴掌,原價也不好賣,房價基本穩定(小幅下降)。整個市場不好,一直持續了三年。期間學區房大漲,其他沒變化,也就從這時候開始,二手房價格超過新房。

2017年,隨著城中村陸陸續續的拆遷,同時政府放開限購,降低首付,太原開始一房難求,二手房小戶型掛牌到成交半小時,臨時漲三萬成交,新房更恐怖,買房還得有關系,房價是一個月一個月的價,漲兩個月就穩一個月然后又開始漲,把榆次活脫脫炒起來。一直到2018年底,所有的房子都是出來必賣,也就從這時候開始,人們有了炒房的概念,感覺辛辛苦苦工作10年也沒有一套房子開的快。截止到2018年底,太原除尖草坪,全線破萬,單價一萬以下的房子不好找了,均價漲了三四千。

2019年,全民都會覺得房價還要漲,同時晉陽湖片區迎來大發展,由以前的鳥不拉屎變成山西省最宜居住片區。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房價居然降了,每平米降一千多,從新房開始。人們又一次懵圈,房地產泡沫要破了嗎?其實并不是,真實原因:大開發商太多了,開發的樓盤太多,客戶都不會選,誰家便宜買誰家,反正都是大盤。最終導致房價有一次穩定(誰也不敢漲),還有小開發商基本倒閉。

2020年,咱們重點討論今年,由于疫情影響,大部分開發商以及二手房基本都穩定或略降,同時房源充足,可選性大。所以今年10月份之前價格基本穩定。肯定會有人反駁我說疫情過后人們都沒有收入,什么美國經濟下滑會導致房價降一半之類的。我想給大家說這就跟中介總是拿各種事說房價會漲一樣,中介是為了吸引客戶,自媒體說大降也是為了引起共鳴增加流量粉絲等,最終賺錢的是他,至于房價降不降的,他也只是說一說,他又不買。我說這不是為了貶低自媒體,而是理性對待房價,想等的可以等,想買的可以買,漲或降都有可能但都不確定,按照自己的需求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