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烏克蘭對峙(在思想:烏方:無意與俄羅斯恢復談判)

摘要: 8月科學教育網小李來為大家講解下。俄羅斯烏克蘭對峙,在思想:烏方:無意與俄羅斯恢復談判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俄軍在烏東戰役中贏得的階段優勢能維持多久〗 ...

8月科學教育網小李來為大家講解下。俄羅斯烏克蘭對峙,在思想:烏方:無意與俄羅斯恢復談判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俄軍在烏東戰役中贏得的階段優勢能維持多久〗

  這里所以限定為階段優勢,主要基于兩個考慮:

  一個是戰爭處于進行時,優劣勢轉換在所正常,就如同基輔地區作戰烏軍展現了獨特戰法而贏得主動抑或優勢,轉入烏東戰役后俄軍又顯現出自己的強勢或者優勢,隨著西方大批先進武器投入戰場,會否帶來兩軍優劣勢再次轉換未可知。

  另一個是俄軍若想將當前優勢保持下去,必須以烏克蘭接受俄羅斯和談條件,也就是接受土地被占領與城鎮被摧毀為前提,保證烏東戰役贏得的一切化為既定。如若不是這樣,一方或雙方決心決出勝負,期間優劣勢發生一而再,再二三轉換并非不可能。

  既然依照現階段戰況分析,或者對迄今為止俄烏戰爭作全面考量,有些結論性判斷不難作出。比如,開戰前少有人懷疑俄羅斯軍武領先于美國之外的所有國家,俄烏之間軍事力量不在一個重量級,這才有了“一天”、“三天”拿下烏克蘭,“紹伊古一戰封神”諸如此類。隨著戰爭持續及其當前態勢,包括親俄派也不能不調低俄軍武器裝備性能和水平。

  客觀評價俄式武備,包括核武在內確擁有許多殺手锏武器,但限于俄羅斯的經濟能力而未大規模裝備部隊,換言之先進裝備的高價值性決定了俄羅斯打不起高技術戰爭,至少不同于美國打海灣戰爭那樣,可由西方和海灣國家分擔經費,俄羅斯只能獨立承擔戰爭全部消耗,這迫使其先算賬再使用武器裝備。

  再者,基輔地區作戰已經消耗了大量精確制導武器,在不解決武器來源或制造補充武庫的情況下,很難在戰場上投入更多先進武器。兩方面原因決定了,烏東戰役無法顯現其先進武器的作用,或者被迫以傳統武器唱主角。

  在上述分析基礎上對烏東戰役特點及發展走向作進一步認識,不妨作兩個基本判斷。一個是,若進行高技術武器對決,俄羅斯不具有挑戰烏克蘭背后的西方世界的能力,尤其是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差距會越來越大。比如法國援助的6門凱撒火炮摧毀俄軍80門大炮的消息,所證明的便是二者間的技術差距,只是因為數量太少而不足以改變當下戰場態勢。

  另一個是,如果俄軍持續將戰役戰斗逼向二戰模式,基于其強大火力和彈藥儲備,烏軍很難在炮戰中與俄軍相抗衡。這一點從俄軍每天發射五六萬發炮彈,大量城鎮建筑被夷為平地,烏軍傷亡率較基輔戰役大增可以看出。這也就是說烏軍常規武器幾近耗盡,西方援助先進武器數量不足以改變戰場態勢的情況下,俄軍會繼續保持優勢。

  有人或許疑惑,為什么烏東戰役沒有復制基輔地區作戰的降維打擊模式呢?原因之一是西方武器裝備跟不上作戰需要,而烏軍自身儲備不足以與俄軍抗衡。看起來西方國家基本上都參與到支持烏克蘭方面上來,軍事支持的國家已經達到了50個,且有64個國家的6956名志愿志在烏與俄軍作戰(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披露),包括6月15日召開的第三次烏國防務會議進一步討論加大援烏力度,但除了美英法等國武備量更大,其他國家其實很難拿出更多裝備援烏。這也是烏方所說,目前只收到西方承諾援助武器數量10%。

  可以肯定,俄烏10:1的火炮數量,以及俄軍每天打出的幾萬發炮彈消耗量,兩軍差距在較長時間內難以消除。這就是俄軍硬生生將烏軍拖到自己的意志上來,甚至讓T62和T80坦克等老裝備也發揮作用的原因。

  消耗戰對俄羅斯和歐洲都會形成壓力,這就看誰能經得住考驗。如果俄羅斯認為自己有能力拖垮美英歐等國家,時間在自己一邊,那么在西方更多先進武器投入戰場或者投入戰場后效能尚未得到更大發揮前,應在已占領土地上進行“深挖洞,廣積糧”,以此支撐烏軍反攻之時形成絞殺戰,形成持久消耗。

  烏軍若想改變被動局面,只能打出自己的特點,即將量少質優裝備用在刀刃上,在充分利用美英和北約其他國家信息共享基礎上,盯著俄軍作戰鏈條中的要害部位打,比如指揮樞紐、彈藥或油料補給線和補給點,即通過一定程度的阻斷瓦解俄軍持久戰能力。

  最后需要提及,俄烏戰爭最值得關注的不是兩軍各自的階段優劣勢,而是這場戰爭的平衡點在哪里,如果必須決出勝負,勝者會是誰和為什么,尤其是內在的邏輯必然。所以,下篇文章專題分析該問題。(6月19日文)

本文俄羅斯烏克蘭對峙,在思想:烏方:無意與俄羅斯恢復談判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