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斗結構圖(小便斗模型)
8月科學教育網小李來為大家講解下。小便斗結構圖,小便斗模型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男性一定要坐著尿尿!物理學家反復試驗,研究出一個男性尿尿時最不容易四處噴濺尿液的小便池形狀。
在西式廁所的立式廁所里,尿濕濺起的水花比想象中要大得多,尿液被呲的到處都是。針對這種情況,最近有對既難打掃又難聞的尿污感到厭煩,主動把自家廁所改成坐式的男性。
但是,仍舊有男性會毫不顧忌地使用站著的便池,有沒有從根本上防止這種亂飛的方法呢?
本月22日,研究這一課題的加拿大物理學家在美國物理學會上發表了小便器的新設計。小便器改革被認為是一個多世紀以來一成不變的設計靈感。
流體物理學家發表尿不灑的小便池
“制造不會灑尿的小便池的秘訣是,不管瞄準哪里,尿流都要以淺角度流進小便池。如果角度足夠小,就不會產生水花。”
說這話的是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機械及機電一體化工程系副教授、流體物理學研究者趙鵬。
這次在美國的物理學會上,趙鵬的團隊發表了“沒有尿液飛沫的小便器”,是一種開口狹窄,內部彎曲的高大小便器。
據說其形狀的靈感來自鸚鵡螺和狗,設計是鸚鵡螺殼和狗的“臨界角”的組合
在這項研究中,趙鵬的團隊首先對傳統的小便器進行了實驗,用著色的液體代替尿液進行放射,觀察了水花飛濺的范圍。結果發現人的腳和腳邊以及附近的地板上濺起了很多水花。
以這個結果為基礎,制作了能夠抑制飛濺的樣品,進行了同樣的實驗,繼續調查了飛濺的范圍。結果顯示,在某個時間點上,連一滴水花都沒有。
那個小便器的設計是結合了鸚鵡螺殼等美麗的螺旋形狀和狗的“臨界角”,是一個表面整體具有平滑流動的小便池,據說比以前的小便池更能防止小便濺起的水花。
防止飛濺的“臨界角”是30度,是狗的撒尿方式帶來的啟示。
根據趙鵬先生所說的“臨界角”,是指用流體(小便)撞擊小便器面的角度。也就是說,只要將撞擊面的角度保持在臨界角以下,就能防止飛濺。
趙鵬的臨界角靈感來自公狗的撒尿方式。根據該團隊的介紹,公狗在樹上撒尿的時候會抬起后腿,這是因為公狗本能地知道這樣會接近臨界角。
該團隊用紙巾擦去飛濺的水花,并測量其重量,進行了比較液體量的調查,將該數據與狗的小便模型相結合,得出其臨界角約為30度。
這個新設計的小便器尿液飛濺是傳統小便器的五十分之一,有很好的防尿跳效果。
該團隊設計的新型小便器,在反復的調查中也得到了這樣的結果:尿液的飛濺程度減少到了傳統小便器的“1 / 50”。而且不管使用者的身高如何,都能發揮高防尿跳的效果。
這個小便器的專利和作為產品的價格現在還不清楚,不過,以生物的特征和習性為靈感的衛生小便器取代以前的小便器的日子也許會出乎意料的近吧。
校稿:小阿部
本文小便斗結構圖,小便斗模型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者:baidianfeng365本文地址:http://www.inkvzc.cn/bdf/41077.html發布于 2024-05-06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白癜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