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標志(各種危險標志圖片)

摘要: 核標志(各種危險標志圖片)的輻射原創2020-07-06 13:45·健康中國7月3日到7月9日是全國核應急宣傳周。隨著核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核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核”逐漸走進...

核標志(各種危險標志圖片)

的輻射

原創2020-07-06 13:45·健康中國

7月3日到7月9日是全國核應急宣傳周。


隨著核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核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核”逐漸走進我們的日常,但由于缺乏了解,很多人依舊談“核”色變。要做好核輻射應急準備,確保核應用安全,就需要更多的人知“核”懂“核”。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輻射


問:我們身邊一直有輻射嗎?

答:是的。


自然界中,任何溫度高于絕對零度(-273℃)的物體都會產生輻射,也就是說一切物體都會產生輻射,以熱輻射或其他諸多形式產生,絕大多數并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而自然界中的天然輻射分別來自太陽、宇宙射線及地殼中的放射性核素等,人類已經適應天然輻射的環境。例如,大理石一年的輻射劑量小于0.17mSv,等于吃1700根香蕉的輻射劑量。元素“氡”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放射性元素,大多以氣態出現,通常蘊藏在天然石材中,對人體幾乎不會造成傷害。而我們耳熟能詳的核原料“鈾”,實際上只占鈾礦的百分之幾,需要經過提煉濃縮才具有很高的放射性,還曾被用于瓷器和玻璃工業。因此,輻射無處不在,確實毋需擔憂。


兩個“家族” 三個“兄弟”


依照是否能使物質的原子或分子電離形成帶電粒子(離子和電子)這一標準,輻射可以分為電離/非電離輻射兩類。


核應急宣傳周 | 硬“核”科普,認識你身邊的輻射


  

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


其中非電離輻射能量較低,如紫外線、可見光、微波、無線電波等,在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我們身邊的手機、電視、微波爐等都會發生,但正常使用不會影響健康。

 

粒子三兄弟α、β、γ


電離輻射則包括α粒子、β粒子、質子、中子以及X射線、γ射線等,在足夠強度下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其中粒子三兄弟α、β、γ是電離輻射中經常產生的三種粒子。α粒子質量接近質子質量的4倍,帶正電,速度為光速的十分之一,穿透能力極弱,一張白紙就可以將它們擋住。β粒子質量相當于質子質量的一千八百分之一,帶負電,速度是光速的十分之九,需要厚一些的鋁板才能讓他們停下腳步。γ射線,實際上就是光子,質量極限小,速度為光速,只有站在厚厚的混凝土墻后面才能免受高強度γ輻射的侵襲。

 


 

 

輻射警告


在出現上述標志的地方,我們一定要格外警惕,做好個人防護。


遇到有害輻射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