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法學院(中德法學院院長)
8月科學教育網小李來為大家講解下。中德法學院(中德法學院院長)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來到今年香港小姐首輪面試現場,看看參賽者的樣子,網友感慨:美貌都去哪兒啦,難道這是一場智慧比賽?
英國法律系畢業的、中德混血的、司儀、空姐、3萬粉絲的KOL、自媒體作者、星二代關禮杰大女兒、留學生……總共489位參賽者報名。
不知道是不是現在做網紅比做港姐更有吸引力,在社交媒體上看到那么多的美女,她們怎么不去參選呢?
“矮子里挑將軍”,請你指點一下誰有冠軍相?
全國最頂級的法學專業,最牛的14所大學,他們都屬學科評比A類(十一)
十一、A-類南京大學法學院
南京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重點綜合性大學,坐落于鐘靈毓秀、虎踞龍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創建于1902年的三江師范學堂,此后歷經兩江師范學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第四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等歷史時期,于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南京大學調整出工學、農學、師范等部分院系后與創辦于1888年的金陵大學文、理學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學。南京大學目前擁有鼓樓、浦口、仙林三個校區,風景優美,建筑規模宏大,教學、科研設施先進,已發展成為各項辦學指標和綜合實力均位居全國高校前列的一流大學。
南京大學法學院的前身是原中央大學法學院。原中央大學設有文學院、法學院、師范學院、理學院、工學院、農學院和醫學院七大院,其中法學院下設政治學系、經濟學系和法律系。1952年全國進行大學院系調整,南京大學成為一所以文科和理科為主的大學,法學院被合并到其他院校。從此,法律院系和法學教育在南京大學一度中斷。1978年以后,國家開始重視法制建設和法學教育。1981年南京大學恢復法律系并招生。1994年由法律系變更為法學院。
南京大學自成立以來培養了大量品學兼優的高級專業人才,為中國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科技和社會各方面的發展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法學院也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師生,例如,國民政府時期被聘制定憲法的周鯁生1927年來校任教授兼政治系主任,中國現代政治學的奠基人、政治學家錢端升1930年任中央大學法學院政治學副教授、教授,國際法學界“常青樹”王鐵崖1939年留學回國后也曾任中央大學教授,中國國際私法泰斗韓德培1934年畢業于中央大學法律系。????
法學院現有在編教職工68人,專任教師57人,其中教授29人(博導23),副教授28人;專職科研人員9人。全體教職工中,68人具有博士學位,其中取得國外學術機構博士學位的8人。
法學院現設有一個法學本科專業;九個碩士專業: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擁有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具有法律碩士培養資格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經濟法學是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和江蘇省重點學科,法學學科為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設有法學博士后流動站。
法學院設有中德法學研究所、中國法律案例研究中心、私法研究所、法典評注研究中心、犯罪預防與控制研究所、住宅政策與不動產法研究中心、經濟法研究所、經濟刑法研究所、紫金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商法研究中心等11個科研機構。其中,中德法學研究所是南京大學與德國哥廷根大學合辦的國際性法學合作研究與教學實體,聯合培養研究生,已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
法學院非常重視學術研究事業,編輯出版的《南大法學》(前身為《南京大學法律評論》)、《中德法學論壇》(原《中德經濟法研究所年刊》)和《判例評論》,在學術界產生了較大影響。自1981年以來,已出版專著、教材三百余部,在國內外主要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千篇,成果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
法學院適應和諧社會建設和法治社會的需要,適應21世紀政治、經濟、社會、科技等各個領域發展的需要,貫徹南京大學“嚴謹、求實、勤奮、創新”的學風,以學生的需要為中心,努力提升學科建設的水平,注重綜合能力型法律專門人才的培養,并充分利用南京大學學科齊全的優勢,積極支持和鼓勵學生成為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為加速法學學科建設水平的提高,南京大學已將法學確定為重點發展和扶持的學科。
一位德國人在評價中國表示自己帶過大約60個學生,但是其中有15個是中國學生,這樣的比例可以看出,中國人是非常有才能的,而且來到德國上學的留學生都有明確目標,那就是去德國好好學習,他們讀書非常用功,他們不只是想要讀到博士而已,而是想要讀到一個好的博士。
他還說,雖然德國人比較注重細節,但是中國人顯然做事更快,他們只要想到什么就會去做,做的還非常正確,中國這些年來,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科研及工程領域取得了很大成就,所以德國也想把德國學生送到中國這個文化大國,中國在科研領域的發展十分迅速。
為了解中德之間的學術交流現狀以及在德中國留學生的形象,《德國之聲》對德國漢堡大學校長、德國高校校長聯合會主席倫琛教授進行了專訪。倫琛說:“中國留學生的學習狀況一直是非常積極的,過去10年他們變得更好學,更刻苦”。他還表示,歡迎中國學生到德國留學,中國學生可以在舒適的環境下鍛煉自主學習能力。
倫琛教授表示,中德之間的學術合作相當緊密,合作方式也多種多樣。過去10年德國對中國的興趣大幅增加,這不僅是因為兩國政府共同推出了一些項目,例如幾年前的一次大規模宣傳活動。中德高校聯合推出了一些大學學科項目,例如,漢堡有中歐法學院的聯合學術代表,這是中國和歐盟在北京設立的一個法學機構,專門為中國培養法律人才。
目前國內大量高校設立的德國研究學科,例如北京大學開設了德國文學和文化研究,這是洪堡大學和柏林自由大學聯合主辦的一個項目。還有許多中德雙方相互承認、聯合培養的學位、聯合博士學位的項目。
談到中國留學生,倫琛教授表示,中國學生是繼歐洲國家學生之后的第二大留學生群體。他們都是經過嚴格選拔,學習非常上進,非常遵守紀律的學生。他們也愿意為大學學習生活投入很多的時間。對此,他只有“贊美之詞”。他提到,目前德國已經有很多中國科研人才,比如計算機系。倫琛教授認為,在德國學習對于中國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切入點,他們可以在德國接觸到來自中國、已經在德國擔任教授的中國人”。
最后,倫琛教授強調德語的重要性。他表示,希望在德國畢業的中國留學生人數有所增加,而不是只在德國大學學習一段時間,而前提是需要過德語關。因為,只有德語過關才能完成學業,而掌握德語會給留學生帶去很多機會。
如今,我國科技發展迅速,尤其現在的人工智能、5G技術、半導體領域、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飛速發展,需要更多的物理化學高端科技人才。由此可見,物理化學對國家工業領域的發展是多么的重要。
本文中德法學院(中德法學院院長)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者:baidianfeng365本文地址:http://www.inkvzc.cn/bdf/45533.html發布于 2024-05-22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白癜風知識網